因文字与文友结缘,和他们交流时,他们对我感兴趣的是警察这一充满威严和正义感职业的工作、生活状况,和警察同事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对我感兴趣的地方在于我偷偷摸摸鼓捣文字——这种双重身份有时让我觉得很惶惑,因为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觉得自己很难归于哪一类,这令我觉得自己很边缘化。
我其实绝对不是一个将自己离群索居,故作清高之辈。将自己边缘化也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状态,只是,我不善于交际,不愿与人凑热闹,看法偏激认死理。这就逼迫自己选择一种方式与人沟通,我想,写作可能算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吧?
喜欢文字,阅读便成了我业余生活中的一大嗜好。只要有空闲,无需叨扰别人,然后轻轻松松地翻阅着自己喜欢的书,内心也就少了一些浮躁,多了一份平静,多了一些淡然和坦然,管它室外如何繁华,与我无关。门外的吵杂声,嬉笑声,很近,也似乎离我很远很远……
或许,因为爱好,所以有所期待。从二十多年前公开发表第一篇散文起,就渴盼着什么时候能出一本自己的集子,在与文字结伴最枯燥的日子里,面对前进道路上的艰辛和挫折,笔耕不辍,朝着那份文学梦的殿堂矢志不渝……
但是后来,越写才越明白,这种想法实在幼稚可笑。像我这样“处江湖之远”的小警察,写作的起点本来就不高,每天被一些具体的、繁琐的工作纠缠着,文字所反映的多半是这些鸡零狗碎,写作成了我对付这个纷繁复杂世界的另一张嘴,兴趣之时,拿起笔,随心所欲把昨天的感叹、今天的偶遇和明天的遐想,毫不保留地写给自己,不求文法语法,这样的文字充其量是 “下里巴人”,与文学中的“阳春白雪”还差很多。
我明白,无论从阅历、还是写作动力,抑或是个人的感悟方面,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业余爱好者,也仅仅是文学原野上的一株自生自长的小草, 随着年龄的增长,于是心中对文学梦的那份期盼也在淡化,只是把它作为一种调剂,从自己的笔墨中,表达对警营的所思所想,或对战友的崇敬,抑或对日常生活的感悟,给自己波澜不惊的生活激起几朵小小的浪花,求得一份淡然平和的心境,读读书,文字入眼,意境入心,丰智增慧。
纵观我周边的一些文友,他们有的把写作当成了一件很崇高的事,每天沉浸在文字营造的幻想当中。那天,微信中看到了50多岁的文友德合被录取为鲁迅文学院第23届公安作家高级研讨学员,德合沉溺于文字已有30多个年头,从部队转业到公安,他痴迷于文学创作,笔耕不辍,把写作当成了生命中的全部,把写作当成了供他们唯一呼吸的纯氧,多年的辛苦,总算有所收获,至今,他发表各类作品一万余篇400余万字,出版了多部报告文学专著,也算是小有成就的文人了。
他这种不被外物所左右的定力、这种躲在书斋里捣弄文学的毅力,实在令我自叹不如。仅从他在微信中晒的鲁院向学员推荐的《春秋左传注》、《诗经注析》《论语译注》、《孟子译注》、《庄子浅注》等阅读书目中,你就能想到他对文字的执著,我没有他们的这类定力。因为阅读、写作观念的不同,导致了这种迥异的结局。因为,我很清楚,我首先是一个警察,其次才算得上是一个“码字”的,我的写作是玩票性质的,我写作的水平更是票友级的。这么多年了,也发表了一些作品,但我没有出过一本集子,自知水平无法与德合他们相提并论,也就坦然面对。
或许有人对我这种写作观嗤之以鼻,也或有人会在背后冷嘲热讽。其实,我根本没在乎过,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躲在文字背后,做我自己该做的。想感慨了,随意涂鸦一番,不过,我依然对那些能够在今天读到我所写文字的人恭敬有加,没半点萎靡的文字也算为传播正能量做出的一点贡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