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晨读- 如何教好大班(英语)课 Day 2
欢迎来到小静的晨读会,今天我将继续为大家分享《如何教好大班英语课》。
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你的学生。这是原书的第一章,作者在简要地强调了“了解学生,尤其是知道学生的名字和基本情况”的重要性之后,就为我们送上15个实用的课堂活动。篇幅有限,我们今天先看:5个既能记住学生名字又能操练知识点的课堂活动
其实书中只介绍了如何记住学生的名字,但在我看来,这些活动不仅可以用来了解学生,更可以作为我们其他知识项目的载体,比如最让我们头疼的词汇、语法等。因此,我在每个活动之后加上了自己的反思。欢迎各位在看完今天的内容之后,留言与我分享你的独到见解。
1. Name toss (toss原指抛硬币)→ Vocabulary toss
第一轮:准备一个小球,10-15名学生围成圈,第一个学生说出自己的名字,然后把球抛给下一个人,接到球的人说出自己的名字后,继续抛给下一个人,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学生说完自己的名字。
第二轮:第一个学生说出另一个同学的名字,然后把球抛给他/她,最好设定不能重复抛给一个人,并且一段时间之后,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组,以便学生记住更多同学的名字。
启示:把其中的名字换成单词,就可以成为词汇游戏。但这样一来耗时多,且简单地辨认单词对学生要求太低,因此需要探索出更高效的变体活动。同时,个人认为这样的活动对单词的操练比较有效,因为单词短小,单个单词耗时并不多,更能维持游戏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 Picture it (介绍自己的海报)→ 知识卡片
第一步:学生制作自我介绍的海报,包括:名字(大写加粗)居中, 用目标语言简单介绍自己,帮助别人快速记忆自己名字的诀窍
第二步:学生向别人解释、介绍自己的海报 (每天几个学生向全班介绍 / 学生在课上相互展示)
第三步:学生复述他人的介绍 (每天几个学生来介绍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海报)
启示:之前用过这种方法来操练词汇和语法,但只注重前两步,忽略了展示之后还要检验学生的习得效果。以后可以在复习的时候让学生制作某一话题的知识卡片,展示(贴在墙上/当堂展示),然后定期回顾(几天后介绍或评选印象最深刻的作品),最好能有所奖励,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完成任务时的专注度。
3. Name as crosswords (填字游戏)→ Words as crosswords
*这个游戏本身可能更适合字母语言的国家,我们中国的方块字可能不太好操作。但我从中发现了很棒的词汇活动!
第一步: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第二步:第二个学生找到上一个名字中自己名字的首字母,并写下自己的名字,以此类推。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上图大家应该看得更清楚。
启示:这个活动可以直接用来操练单词!第一个学生写第一个单词,第二个学生任选其中一个字母作为首字母接着写第二个单词,第三个学生在第二个学生的单词里选首字母接着写,以此类推。
更妙的是,一个班的作品,老师拿过来扣掉其中一些字母,再给每个单词加上简单的注释,就可以成为另一个班的练习素材!而只要我们稍微对单词的范围加以限定,比如某个单元或者某个主题,就可以成为绝佳的单词复习题库。
我之前就想用这种方法练习单词,但一直苦于如何操作,在网上买过一本类似的书,但因单词范围太广(整个高中),觉得课堂实用性不大,就一直搁置着,一直颇为遗憾。今天竟然在这里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可以说是超级开心了!!现在我已经摩拳擦掌,准备让学生给每个单元的单词做一个字谜游戏了!这一瞬间真希望快点开心,好去”折磨“我的学生哈哈哈~
4. The story of my name (我的故事)→ 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第一步:提供一些与名字相关的问题供学生选择
第二步:学生选择一些问题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名字(规定一个时间段,这段时间学生可以相对自由地在班里走动去听或者去介绍)
第三步:请部分学生来复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故事,被提到的学生负责证实、纠正故事
第四步(可选):为学生提供类似《芒果街上的小屋》这一类和名字故事有关的材料作为拓展阅读材料。
启示:这个活动稍加改变,可作为习题讲解课的释疑活动。
针对一套习题或一个知识点,每个组提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列表,在规定的内,组里的学生分为两队,一队负责留守阵地为其他组答疑,另一队负责到其他组去请教本组无法解决的问题。答疑结束后,负责找答案的学生回到本组与组员分享找到的答案。
为了检验答疑效果,教师可设置与该套试题相似的检测题,有针对性地请之前不会做某道题的组来答题。
但在奖励方案上,我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如果你有想法,请一定留言告诉我,拜托啦!!
5. Names and adjectives (我是这样的人)→ any information about a same topic
第一步:学生为自己的名字选择一个形容词,形成 “musical Maria”的组合
第二步:以组为单位,第一个学生大声说自己的词组,第二个学生重复,并加上自己的词组,以此类推,最后一个学生需要说出前面所有学生的词组 (实在说不上,组里的同学可以提示)
第三步:本组的学生相互熟悉之后,再将活动拓展到其他组
启示:
首先,词性和名字都是可以更改的选项,比如,对于像put forward有搭配限制的短语,就可以采用这种形式。学生一方面可以熟悉这个短语到底可以搭配哪些名词,另一方面,在小组活动中,基础稍微差一点的学生就可以选择站在队伍前面,但他同样享受到成就感。另外,这也可以发展为小组间的竞赛,说得越多的小组,得分越高。
其次,一个学习单元里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也可以采用这样的形式进行复习。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明天早上6:30,我们继续。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欢迎留言与我交流,也欢迎将本文转发到你的朋友圈,分享给更有有需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