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春秋故事点→野史春秋
从小关注点和很多人不一样,比如小时候看'人戏'《铡美案》(现在想来,那时候真不错,现在在这不知几线的城市里,想看真人演出,貌似很奢侈了),就想着,那个被陈世美派去杀秦香莲的韩琪,不忍杀秦香莲便隐姓埋名跑呗,为什么要自杀?问身边的大人,说是自杀求义。当日我貌似懂了的点点头,其实一直半懂不懂的,直到某天看到下面的故事。
荒淫凶残的晋灵公很烦权臣赵盾,什么杀个人要谏几句,建个楼要谏几句,感觉自己当着个国君,做起事来简直是窝囊,心中恼火,便派晋国有名的大力士鉏麑(chu ni)去行刺赵盾。
鉏麑潜入赵府,看到赵盾早早就穿好朝服,见时间尚早,就端坐闭目,口中念念有词,细听却是在考虑国事、进谏君侯。
鉏麑觉得赵盾恭勤而正直,是国家柱石,不能杀。偷偷摸出门,鉏麑想,杀良臣是不忠于国,不杀是失信于君,任哪一项都该死,就触槐树而死。
看了这个故事,才知道,在那个我向往的时代,舍生取义不是装饰在堂皇宪法上的华丽词藻,不是美丽谎言下的遮羞布。信义二字是老百姓深植入骨髓的信仰,是宁愿抛弃生命也要追求的行为惯性。
这是我儿时所不知道的答案!
童话中也有刺客:王后派猎人去杀白雪公主,猎人不忍杀美丽的白雪公主,于是放了她,拿了猪心去交差。事实上,这一举动意味着背叛!但猎人放了白雪公主这事,大家却很认同。善恶标准评判下,忠信二字殊不足惜。
这也许是古与今、中与外的不同吧,关于忠义,关于生命,关于使命。
文末乱弹
在写一篇简书征文,第一次涉及怪力乱神,虽不到万字,但也是殚精竭虑。所以最近发的两篇都很短,也都没有文末乱弹,看官见谅!
预告下,下一篇野史春秋会有7000+的字数,关于奸臣如何诛心——之前写过一篇《【野史春秋】牛人吴起是如何失去魏侯信任的》,觉得还不过瘾,再来一篇,都是熟悉的人物,却又不一样的故事。
PS:新故事是很多成语的源头,写的时候感觉,老祖宗的文字和思想真是牛啊!
请原谅我写了这么没有营养的文末乱弹,脸红一下!
觉得我写的不错,请给点个赞呗!
(请点左下的“喜欢”,谢谢哦)
更多春秋小故事,请关注我的专题《野史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