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时候会觉得小城市里的平平淡淡未尝不是件极幸运又幸福的事情。正如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里所说,所谓的幸福,就是不要去闯大祸,不要去经历灾难和苦难就可以,尽可能的趋利避害,你就是幸福的。
而现实中不管是欲望驱动的“不甘心”还是其他种种迫使的“不得不”,都将让我远离小城镇的那种安逸舒服。同时我又感觉到这个世界巨大的割裂,就像美国大选一样,民众之间断层严重,群体之间并不清楚对方在想什么,双方可能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在中文互联网环境下,从贴吧、微博、天涯、豆瓣、知乎到美拍、抖音、快手等各个app及网站中可管窥一斑。当然你也可以什么都玩,但各个app里的主流用户群还是有差别的。
再加上欲望、现实、能力、时运等等交织在一起,世界告诉你要更高、更快、更强,要有车、有房、有钱,要上进、幽默、有趣。你能看到不同人的生活,也能看到各自的差异。在一无所有,一切又不稳定的当下,不管是阅读还是思考都容易是混乱和迷茫的。社会文化里充斥着对成功者的崇拜,快速的更迭的时代里,焦虑才是普罗大众里的主流。我们向往成为成功人士,又无一不对工作事业,金钱财富,恋爱婚姻这些事情焦虑着,魔幻主义的生活罢了。
有个80/20原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和金字塔原则类似,优秀的精英毕竟都是少数,庸众才是社会的基石。可我们心有不甘,受过高等教育,“自命不凡”却又“自以为是”,内心充满着鄙视链和狭隘的优越感。我们太想通过一些方式让自己摆脱当下的圈子,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努力和独特。
不管是徒步、健身、马拉松,还是听书、阅读、知识付费,又或是问答、付费群、公开课。好像形式成了一种努力的象征,又或者我们把原本简单的东西赋予了自以为是的意义。比如,运动健身的本质是为了自身的健康和形体美,而不是为了取悦别人或是以此显示自律和少数派的迷之优秀。
诚然,优秀的成功者都有不错的自律性和阅读习惯,但成功者都有各自不一样的关键节点,不可复制。自律和阅读永远是为了执行和思考战略做准备,盲目模仿自律最后也只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为了自律而自律。无实操的阅读也只是照本宣科的书呆子。
最终结果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至少通向目的地的路途始终充满孤独和诱惑的挑战。我们太需要伙伴了,反以为只有足够优秀才值得被爱,要人格健全才懂得去爱。只有准备好了才能去恋爱。我们太需要认同感了,才在与人交流的时候,像个傻逼一样忘乎所以的滔滔不绝。
实际上,没有谁会在乎你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看法也好,想法也罢。关乎于人性本身,人只关心与己相关的事情。
一切的意识形态和观点想法都该服务于实际的生活本身。即使存世的都是虚无,一切终将消失,即使一切都是建立在虚无之上的真实泡影,也要在这简短的真实中争得自己的一种存在。
生死去来,棚头傀儡。一线断时,落落磊磊。——虚无主义
人宁可追求虚无,也不能无所追求。——存在主义
方法论:
鉴于人性及躯体的局限性,在做事的过程中,欲望和诱惑是很多的,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磨不成材。
1.做事一定要有规划,计划本身就是管缚自己的规则。
按照计划行事,稳步向着目标前进。
计划中断不能始终坚持怎么办?
理解人性的软弱性,抛弃完美主义倾向。中断了?没关系,再接起来做事就好。长远看来保持计划执行中,总有完成的一刻。
2.做人一定要有边界,要主动建立边界。
涉及人事,要主动建立自己的规则,主动权保持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