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虽然我是个垃圾,但你也是个垃圾
现在的孩子处于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在网络展示自我、结交朋友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父母需要教会孩子遭遇网暴时如何应对,如何保护自己。
作者的家情况也是如此,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孩子的网络账号上状态栏上写着“**是混蛋”,作为父母很担心,如果郑重地进行谈话,孩子无疑很抵触。作者就无意中谈到了账号,顺便问了为何说对方是混蛋,孩子说不过是觉得好玩。作者也就放心了。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做一些隐藏危险的事情,但做的时候通常是意识不到的,只有危险发生的时候才恍然大悟,还要忍受父母的责骂。
有个小女孩在小学毕业的暑假烫了头发,并发布到网络平台。另外一个不喜欢她的孩子把小女孩的照片发给了其他人,大家一起嘲笑她。女孩儿没办法,删掉了照片,并回到了以前做事被动、退缩的状态。
还有一位孩子,在与朋友发生争执后将自己的状态改为:虽然我是个垃圾,但你也是个垃圾。
孩子有时会在平台添加一些同龄人作为好友,在交往的过程中,一些人因为一些小事导致关系破裂,并做出辱骂脏话、威胁、恐吓等消息散布到网上。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识别网络上的真实身份很难,所以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犯罪分子的迫害对象,而且通过社交网络,很多隐私被扩散开来,就算是随手上传的一些个人言论,都有可能成为犯罪或语言暴力的证据,甚至可能会面临法律的制裁。
父母务必要让孩子知道,如果在网络中遭遇了人身攻击,一定要向父母寻求帮助,不要一个人去年对,以免身陷危险而不自知。
如果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以真实而轻松的姿态与别人建立关系,就会很容易躲避到虚拟的世界中,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父母应多关注孩子这方面的表现,要让孩子知道,无论是发布的个人言论,还是上传的资料,都要经过深思熟虑。
那天孩子的姑姑在群里发了一个儿子制作的小视频,某软件识别分析外貌,得出一个搞笑的结论。儿子看到后马上去问了同学,是同学用他手机发的,他后来手机上交了就没有发现,我自己的朋友圈关了也没有看到他的动态。
看来我得时不时地留意一下他的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