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的女儿十岁,儿子四岁,我讲睡前故事的历史也有十一年之久了。对,聪明的你猜的对,我是从女儿在我肚子里的时候就开始讲睡前故事的。
因为有习惯性流产的病史,怀孕后我专门在家养胎,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研究孕期的饮食及胎教。睡前故事就是我胎教的内容之一。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饱含感情地朗诵几篇童话故事。《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经典童话故事我在产前至少读了三遍。其作用究竟有多大无法考证,我只知道当女儿出生后我每天给她讲故事的时候她都很安静。
女儿儿子两三岁的时候给他们讲故事,总是讲一句被打断一句,要回答若干个为什么后才能继续。有时候会跑题很远,简直无法往下进行。为了故事的连续性,我会强行让他们关上嘴巴,听我讲完再问。
可能是因为太小的缘故,孩子们对照本宣科的故事不是太感兴趣,他们更感兴趣的是我即兴为他们量身定制的故事。譬如,儿子喜欢《熊出没》,我给他讲守株待兔的故事的时候,会跟他讲:光头强砍树累了在一棵大树下休息,这时候慌慌张张跑过来一只兔子,一下子撞到树上撞死了……用他喜欢的人物,加上他熟悉的故事情节,他会很喜欢听。我也会随着他的问题天马行空信马由缰地编下去。到最后不知道会演变成什么。重要的是这样的故事他喜欢听,也就会记住,就会有一点点的影响他,这就够了。故事只要是孩子喜欢的感兴趣的向上的有益的就行,不必拘泥于适合不适合年龄阶段。大人苛求的完美不适合孩子思维心智的要求。
针对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缺点和不好的行为习惯编故事,促使其认识错误,进而能改正。当然,还可以利用睡前故事主动引导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生活习惯。比如,儿子酷爱汽车,各种汽车有百余辆之多。每天让他收拾车的时候总是随便扔进箱子里。于是我晚上给他讲“小明系列”故事(无论什么故事的主人公,他都叫他小明)的时候,我就讲小明也是个小车迷,但他很爱惜自己的车,每天晚上睡觉前都把车摆放整齐,而且他还把车分类比赛,胜出的会给予奖励。第二天我就发现他玩车的时候像我故事里讲得一样,让他的车排好队,指挥比赛,还自己振振有词地在训话呢!
女儿四五岁的时候我就开始基本上按照章节讲《红楼梦》了,当然都是经过我筛选和改编的。一段时间后她竟然能把几个主要人物的关系,和简单的故事情节说出来。这对她而言是一个进步,对我而言是一份惊喜。《西游记》相对来说就简单的多,只要按照书里的大概内容讲就可以了。其他的名著我都挑里面经典的有趣的讲给她听。我全方位地打开记忆的闸门,印象深刻的各种故事纷至沓来,心之所至,言之所至,我愿意把我的所有都讲给她听。另外,我觉得历史人物的小故事和成语故事,孩子会比较感兴趣,而且实用性也很强。
睡前故事成了我的一个教育工具,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我都利用睡前故事帮助他们顺利过渡一下,效果不错!女儿上小学之初,我给她讲了《窗边的小豆豆》让她喜欢上学校。虽然书中的学校和现实的有很大的差距,但毕竟从心理上消除了一些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我相信每个家长都是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女儿上小学的最初一段时间,每天晚上我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故事一遍遍叮嘱她不和陌生人讲话,不让陌生人接走。每天用睡前故事给她敲响安全防范的警钟。
有一段时间女儿特别喜欢听我讲“骗术”。于是我每天总是抽出一些时间搜罗各种推陈出新的骗术,晚上讲给她听。没想到有一天我却气愤难平对她说“妈妈今天被骗了!你爸爸QQ上留言让我给他充话费,我充了300,没想到却是骗人的!”我本来想牺牲我的大好形象现身说法的,没想到女儿却淡定冷静地说“前几天你不是刚给我讲过类似的故事吗?遇到这样的事情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那就是——打电话核实!”没想到我的切肤之痛却换来女儿的轻描淡写嗤之以鼻,真是讽刺啊!好在,我的故事她听进去了。我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
为了跟上孩子们成长的步伐,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需要,每天我都尽量抽出一些时间“备课”,从书里,手机里,电视里,微信朋友圈里,甚至是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只要是对我有触动的,对他们有益处的,我都刻意记一下。有时候会同时有几个故事,我就在纸上写上几个标题,或是写上几个故事情节的关键词提醒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明白“烂笔头”的重要性了。
一天天,当听睡前故事成了一种习惯,当他们已经中毒上瘾,这时候你就有资本和他们做交易了。女儿从幼儿园学会拼音开始,我就让她写日记了。可是几年下来,无论我怎么的苦口婆心,无论怎样掰开揉碎给她讲写日记的好处,她总是不爱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甚至我一提写日记的事情她就大声喊“停!”某日,我脑中灵光乍现,拿出睡前故事这个杀手锏——不写日记,就不讲故事!写日记是讲故事的唯一必要条件,其他的事情做得多好都没用!在不情愿的前提下,有时候她会敷衍我,但我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会视她写日记的认真程度来决定睡前故事的长短和“含金量”。如此几个回合较量下来,她就乖乖写日记了。完胜!儿子虽然小,但此“铁律”同样适用于他。他睡觉前必须把玩具车收拾好,才能享受听故事的福利待遇。有时候他没有收拾,在床上他会试探地问我“妈妈,是不是不收拾车就不给我讲故事啊?”我不容置疑地回答“是的”。于是他让我打开客厅的灯,独自去收拾车。想要得到一样东西,就必须要付出一些东西。这应该是他们在故事之外的收获吧!
给女儿讲故事的时候,三岁多的儿子总是静静地听着。能够不出声地听上十几分钟,的确让我有些诧异。不知道他究竟能听懂几分。有一次我讲从《意林》上看来的一个小故事:苏东坡有一天作了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整首诗表达了苏东坡对佛陀的敬仰,歌颂了佛陀的慈悲善良,并称赞佛陀在任何处境下都能心如止水。写完这首诗后,苏东坡反复吟诵很是满意,觉得只有自己对佛法的深刻见解和自己的妙笔生花才能有此佳作。于是把诗作放进信笺,派人送给与自己一江之隔的多年至友佛印禅师,希望得到赞美和肯定。没想到佛印禅师在信的下方写下“放屁”二字,差信使送回。苏东坡见信大怒,气冲冲渡江去找禅师理论。禅师深知苏东坡性情,当日闭门谢客,在门旁挂一张字条写着“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苏东坡看了字条羞愧难当,立马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于是开始踏踏实实修习佛法,最终在佛学上有所造诣。
这样的故事对三岁多的幼儿来说肯定是晦涩难懂的。但是儿子却从中听到了他的兴奋点,那就是“放屁”二字。儿子对“放屁”二字津津乐道,用他的话说简直是“太搞笑了!”他反复让我讲那个细节,而且每听一次都夸张地大笑,甚至还要求我和姐姐一起配合他大笑。于是我趁机告诉他苏东坡还有一个妹妹叫苏小妹。哥哥苏东坡和妹妹苏小妹还会互相挖苦嘲笑,因为哥哥有个大长脸,妹妹有个大“奔儿头”。哈哈,如果你从一个三岁多的孩子嘴里听到苏东坡,苏小妹的名字,是不是有些许的惊讶啊?我想说的是,孩子的思维超乎大人的想象。你教他什么他就吸收什么,没有大人想象中的难易之分。从今年开始,女儿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不是单纯的听故事了,还会发出质疑,由故事延伸出问题,引发讨论,发表见解!女儿爱看一些古装宫廷剧。有一天女儿问我“宣武门之变”是怎么回事啊,怎么好几个电视剧里都提到了?我没有跟她解释,只是给她推荐订购了一本书让她自己看。晚上睡前故事我先让她讲给我听,然后再把相关的历史知识,历史故事补充讲给她听,让她对历史事件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有时候我们还会热烈地讨论一会儿,比如,她会问“红尘一骑妃子笑”的杨贵妃好一些呢?还是“烽火戏诸侯”的妲己好一些呢?于是乎又引出古代一大帮美女们的故事。这样一来她就更有兴趣去阅读了。有时候回家做完作业,女儿不是复习她的课本,而是捧着一本课外书沉迷其中,甚至是临近考试也是如此。说实话,我心里还是有些着急的,但我总是说服自己耐下性子,让她看,我坚信开卷有益。书读多了自然就有了自己的见识和判断。只要她爱上了阅读,成绩一定不会太差。事实正是如此,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没有让我费过心。
现在每天的睡前故事时间,是我们母子三人都很享受的幸福时光。我相信这也将是他们人生中一份珍贵的回忆。我不知道还能给他们讲多久,当有一天他们长大了,不想再听我啰嗦了,我的任务也就圆满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