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看了倪妮和井柏然的《等风来》,想说的很多,但发现话到了嘴边,却又说不出什么。在这里,我看到了钻心的成长,生活的无奈;经历的多了,蓦然间才发现所处的社会远不如想象的那么美好和可爱。
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或许年纪不同,得到的答案也不尽相同吧。小时候觉得的那个美好的世界,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离我们渐行渐远。我们曾经那么坚守的信仰,在残破的真相面前原来显得那么不堪一击。诺大的城市,奔波的人群,我们能抓住的到底还剩下什么?
那个小的时候因为看到街边的乞讨者而默默伤心的孩童还在吗?那个初出茅庐一腔热血,想要凭借自己的努力有一番作为的那个少年还在吗?现在的我们长大了,心却渐渐变得冰冷了,麻木了,慢慢得自己都快不认识自己了。
如今的我们即使看见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不再会伸出援手,而是在想是不是他们自导自演上演着博取大众同情的无聊戏码。工作上遇到不如意,也不再斗志昂扬地去设法解决,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过后,最后得到的结果还不如老总女儿的一句撒娇来的重要。既然最后总归被否定,那么先前所做的一切努力又有多少意义?
好像电影里始终活得很拧巴的程羽蒙,一方面虚荣物质,挤破头想要在大城市里站稳脚跟,可现实给她的却是一记重重的巴掌;一方面骨子里还涌动着热血,入学之初老师的教诲仍在耳边回响,新闻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承担着一份厚重的社会责任。
她是小地方来的姑娘,没钱没权,只能靠着自己一步步往前走。为了装得体面点,她在外人面前习惯性地裹着一层厚厚的壳,脸上也戴着让人看不清悲喜的面具,可只有她自己知道所有的伪装,不过是为了假装坚强,强大到自己好像真的可以无所不能。可现实却是表演谢幕后,自己还要回归每天挤地铁,住在狭窄的出租房内,因为每月的水电费精而要精打细算的苦逼生活。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也会害怕,因为深深的无力感和漂泊感;每当过年在橱窗里看到别家其乐融融的温馨景象,也会暗自落泪,因为这是不属于她的幸福。只是想努力工作,好好生活,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这样的愿望,真的就那么遥不可及嘛?
慢慢的,她开始也看不清自己的内心了。她变了,变得物质虚荣,变得自己都快不认识自己了。不知道在哪里看过这么一句话:长大的意义,或许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当初十分讨厌的那种人。
猛然想到了自己的一个好友,找到工作原本是件值得开心的事情,但从朋友圈的只言片语中,我觉得她过的并不开心。对待事情她是个有着自己的是非判断标准的姑娘,而现实教会她的却是摒弃她心中的价值标准,一切向利益和金钱看齐。她失望过,彷徨过,最终选择了辞职,以自己的方式,捍卫着内心的信仰和坚持。
或许有人会对此嗤之以鼻,在这个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社会,故作清高能当饭吃嘛?再如何愤世嫉俗,到头来不还是要回到一日三餐,柴米油盐的普通日子上来。我承认,钱很重要,但我们认为有些东西真的比金钱更加重要,钱没了,可以接着赚;而这些东西一旦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世界美好吗,当然不是,每个事物都有着它的阴暗面,正如硬币有它的正反两面一样。但即使不美好,仍值得我们去奋斗。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等待风来的那一刻,吹走浮躁,带走浮华,留下的是荡涤过后的纯粹心灵。一如当初那个幼稚的傻傻的相信善良,相信梦想,相信努力,相信所有一切美好的孩子。
海明威说过:这个世界很美好,值得我们为之奋斗,但我只同意后半句。愿你我历尽人世沧桑,归来以后仍是少年。
最近断文太久,只想说一句i am back.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坚持写走心的文字,温暖你我。喜欢是点赞,爱是关注。我,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