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发现,一个叛逆的孩子都有一个唠叨的妈妈,一个抽烟成瘾或者有暴力倾向的孩子都有一个爱打他的爸爸。孩子之所以会有这些行为,大都是源于家长们致力于不断降低他们的自尊,以至于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但就是不去做。
一、为什么错误的家庭教育模式不断被重复?
为什么我们很多人都不喜欢被父母管教的那一套,却又把这些破方法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为我们总是希望孩子别走自己的老路,别因为没听话就感到失败和后悔。越是小时候成绩差的父母,越是明白成绩差的痛苦,他们习惯用自己的价值观和焦虑绑架孩子的人生,所以孩子们也像他们一样——正在遭受痛苦。《原生家庭》和《热锅上的家庭》等教育书籍中都提到过,我们被对待的方式往往决定了我们待人的方式,而有毒的家庭体系使得童年的阴影代代流传,作为家长你有没有想过,或许不是我们的错,而是我们的父母管错了呢?如果你当年都无法做到的事,凭什么期待孩子能比你做得更好呢?
二、谁在用谎言欺骗孩子的人生?
谎言一:考上大学(好大学)就有好的未来和人生。
“考上以后你想怎么样都行”,当你说出这样的话去利诱孩子,他们还愿意努力学习吗?当你把学习定义为一种结果,那么他们也许会为了你承诺的结果去作弊,因为他们也追求结果;又或者他们坚定不移地考上了大学,然后就开始虚度光阴,反正考上就有美好的未来。可事实是这样吗?考上大学没有美好未来的人恐怕更多吧!
谎言二:学习是先苦后甜。
当学习的滋味被定义,孩子会认定它就是苦难。可谁愿意承受苦和难呢?所以学习就成了一种被动的、可以交换利益的产物,“你们要让我学习,就必须给我XXX”,于是你满口答应,久而久之,当没有了可以交换的好处,学习就被抛弃。
谎言三:只要你不打游戏(不玩XXX),你的成绩就上去了
事实是,你越是要求他们不要玩什么,他们越是深陷其中,因为他们害怕成绩会变好。成绩变好了你还关注他(她)吗?开口闭口只谈学习的家长们真的关心过这个孩子本人吗?他们憎恨你的眼神你发现了吗?你对学习的关心就好像你对家里另一个孩子的关心一样,让他们没有存在的价值感,没有被爱的感觉,只有万箭穿心的嫉妒。孩子不想被学习控制,更不想被你忽视,于是他们紧紧抓住玩游戏这根救命稻草,或专干那些让你讨厌的事,分散你对学习(家里的老二)的关心,这种情况多么真实而简单啊,可是父母就是不理解!而且,不玩游戏了学习成绩真的能上去吗?如果他们学不会主动学习,什么都不玩成绩也可能上不去。我们见过很多认认真真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的孩子吧?他们听讲,抄笔记,写作业,但是相信我,他们就如同“行尸走肉”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三、怎样让孩子会学习?——不要对孩子的课题横加干涉,失败才是学习最好的结果
首先,父母要知道学习是孩子自己要解决的课题,他们不是为了你或别人在学习,请把学习的权力交到孩子手中。我们是孩子遇到困难商量对策得人,不是代替他学习的人。
其次,要让他们发现求知的乐趣,体会学习的喜悦。拥有丰富而细腻的美好灵魂、追求纯粹知识的终生学习加上一点好运气就是美好的未来的正确定义。
第三,让他们学会帮助别人,经常感到自己对他人有贡献。从一般层次讲,乐于助人的孩子能从他人的感谢声中获得价值感、责任感,从而增强自律性,这是控制有节制地玩游戏或者不玩游戏的内在基础;从深层次讲,孩子延续这种助人的习惯,有助于他们在成人后从社会活动中获得价值感和责任感,从而奉献社会,成为中流砥柱。我们可以布置任务和挑战,助他们从为家人做贡献开始。
第四,不要对“考生”特殊照顾。未来他们除了学习、工作、还要承担家庭的责任,如果现在为了学习就给他们理由不去承担其他事,那么他们未来也学不会,包括合作。
第五,鼓励他们尝试做他们想做的事。如果一个人的爱好成为他的事业,那将是人生中最有意义也最幸福的事之一。世界上当然存在天赋这回事,但天赋就像安眠药一样,只能帮你比正常睡眠提前两个小时。我们不用为了这“两个小时”而焦虑,就像阿德勒说的“任何人都可以做到任何事”,你如果没有那该死的天赋,那你可能会比有天赋的人多一点压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赋予孩子面对人生的勇气。别太看重一次小小的失败,人生的路那么长,即使碰到一扇关上的门,还会有许多打开的窗,如果不让他们对人生充满希望,他们未来怎么应对挫折和挑战?怎么面对更大的失败?现在,不正是他们能输得起的年纪吗?告诉他们不要因为一次小小的失败而道歉,也别让他们因“辜负”期望而感到自责,成长的过程就在那些弯路上!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只要对自己负责,善于坚持,永远都有下一次的机会。不要瞧不起你的孩子,我们需要做的是为他们加油和等待他们下一次的结果。
四、做孩子的伙伴,建立不表扬也不批评的平等关系
1、别再给孩子植入否定的评价了。总是被批评的孩子会变得懦弱或叛逆,而且我们都知道,通过批评无法改变一个人,反而会让他越走越远。就好比,你通过批评和体罚教育孩子,只不过是为了报复“你把我气成这样”的心理感受,孩子也会效仿这种做法来报复“你把我骂(打)成这样”的心理感受,冤冤相报何时了?当你焦虑的时候,请回避孩子,或者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孩子知道。
2、尝试用感谢代替表扬。也许你并不认同作者提到的不表扬的方式,孩子们需要反馈,需要鼓励,表扬当然可以,只是我们不需要表扬他们本应该遵守的规则。比如说,地铁车厢、图书馆不允许大声喧哗,孩子做到了你却表扬他说,“你真棒,竟然没有大声说话”,这样做也许并不明智也不需要,就好比他们本应按照性别进入卫生间或更衣室,你却因此表扬他们,好像他们是通过表扬才有这种能力似的。同时,孩子应该知道自己具有某些责任和义务去做或者不做一些事,即使没有反馈也能明辨是非。那么如果不用表扬,我们或许可以尝试用感谢的方式肯定他们,感谢他们各方面的贡献,就像前面说的,这样可以使他们获得价值感。
看待孩子最好的角度既不是俯视,也不是仰视,保持对等才是公平的视角。学会做他们的朋友而非敌人,或许你的意见将更容易被接纳。
五、聪明的好家长和自立的好孩子
作者说,天底下几乎没有坏家长,但是却有大量的笨家长,他们和聪明的好家长之间只差了一点点勇气。如果他们能够改变和孩子相处的方式,或许事情早就变得不一样了。
1、愉快并坦然地接受孩子的真实面,尊重他们成长的过程。每个孩子都不可替代,如果他在病床上的时候,你满心祈求的都是他能早日恢复健康,这就是无条件的爱,记住你爱的是他这个人。
2、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感谢他们的付出带来的价值。
3、让孩子承担失败的结果。如果你选择包办一切,既不相信他们,也不尊重他们,结果只可能是你们双方相互委屈,互相痛苦。而且,没有努力获得的成功是转瞬即逝的,别走捷径。
4、告诉孩子“人生是你的,你自己负责!”
那么,自立的好孩子又有那些标准呢?
1、能独立作出选择并为此负责:做事有自己的标准,并愿意承担后果。
2、能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而不是来自别人的反馈(批评或表扬):老子说“君子为腹不为目”,你做事情是为了填饱肚子,不是为了证明别人眼中的你。
3、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别人没有义务帮助你。
作者岸见一郎用没有废话、不讲理论、一针见血的方式,将自己对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研究成果告诉天下的父母:不管教是一种勇气,他需要我们对孩子保持不表扬也不批评的态度,尝试看到他们做错事时好的意图,和缺点里蕴含的优点。面对他们的成长,我们要有点耐心,多给他们机会,爱、尊重、信任、等待和感谢是我们唯一需要做的事情。
最后,我还想说的是,你如果已经看了一些育儿书籍,就不用再看更多了,很多理论都是相通的,有了一些武器就可以去战斗了,毕竟你是为了教育好孩子,又不是为了收藏“武器”!除非,你看了很多却还没有行动,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