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二胎6个月修养在家,明显感觉第二胎的状态比第一胎要好,第一胎是慌慌张张,紧张兮兮,遇事容易陷入情绪。现在很淡定,外界有让我紧张焦虑的人和事,我自身貌似有非常强的屏蔽功能,没有什么比自己舒坦重要。物质基础,人际关系,人的内心力量都是影响状态不同的因素。
育儿先育己,这句话深表赞同。因为怀孕月份大也开始考虑和大宝分房睡了,她也有想要自己独立空间的想法,正好一拍即合,非常自然的分房契机到了。最开始我会陪睡几天,过了两周有想返回大床的要求,我和她约好工作日自己睡,周末可以,这不到了今晚周五晚上,和我躺床上聊天了一会天就睡着了。我觉得这样挺好的,循序渐进的自然独立,还有深度交流的机会,让我睡前想着怎么更加合理安排她的周末。
我觉得自己独处的时候没有太精彩,也不会觉得无聊,但是她会说妈妈闲下来的时候竟然都不刷剧,挺无趣的。想想小孩子内心还是非常活跃的,有必要丰富下他的生活。之前的周末基本围绕兴趣课和学校作业,然后就是她自己的时间去找小朋友。或者去附近的湘湖拥抱下大自然。
想到她晚餐后拉开零食柜,虽然有些零食,但基本没有什么爱吃的了,我们对待零食的态度其实有点无可奈何的态度,总怕掌握不好度,转念一想,上周和她一起在家做两杯糖水都喜滋滋的,何不趁着周末自己亲自下厨给她丰富下菜品,吃最应季的食材,也是了解大自然的一部分,主食吃好了,在零食面前还有什么惧怕的,就当磨牙了。
睡好,吃好,有运动习惯,开心了才有好的状态投入学习,学习高效了留出更多的时间去拓展认知。如果一个孩子的营养足够充足,会呈现这个孩子基因的最佳颜值,颜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健康的表现。底层逻辑好像被抓到了一样。
周末的意义就在于跳出原有的路径,充电然后再出发。身体充完电,把基础的你要做的事情先完成,再去完成想要的事情。先把学业任务完成,再丰富下精神层面的需求。
后期规划大致如下:
1、动员在家成员一起大扫除,用劳动换取一家人整洁的居住环境,和主人公意识,从爱家,到爱班级,到爱周边环境。
2、每周一次的户外活动,在大自然中获取养分。组织自己圈子或寻找外界圈子拓展认识不同的人打交道。
3、不定期的看电影,展览,话剧,博物馆,科技馆,生活馆,图书馆。功利的角度讲,也是在变相激发各学科的兴趣。
4、找到真正的兴趣爱好,从小向内探索,尽早找到真正的自己,和自己友好相处。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