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是听到这样的懊悔:真后悔一毕业就回了老家,什么世面都没见过。
早知道就不应该辞职创业,拿份稳定工资多轻松啊。
把日子过成这样,都是因为跟他结了婚……有太多人都是这样,经常会遗憾“我本可以”,永远在幻想“假如当初”。
正如《重新找回自己》里所说:“从未得到过的东西,都在幻想中成了异常完美的参照点,让人们沉溺在想象的损失中无法自拔。”
书里提到,作者为一档节目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时,认识了一位小伙子。
这个小伙子曾在北京一家酒店做服务生,每天辛辛苦苦加班,收入却勉强糊口。
那时候的他,渴望自由,向往冒险,不甘心一辈子只为生存而奔波劳碌。
某一天,他鼓足勇气,递交了辞职信,揣着几个月的工资去其他城市游历。
一路从沈阳辗转到大理后,他领略了不同的风景,见识了广阔的世界。
他曾跟天南海北的陌生人围着篝火放声歌唱,也曾在一整片盛开的向日葵田中畅快骑行。
可短暂的兴奋过后,他发现再美丽的风景也会让人看腻,再繁华的热闹也会归于沉寂。
不合口味的饮食,不够舒适的住处和旅途中的颠簸,也让他的身体感到无比疲惫。
再加上口袋里的钱马上要花光,他对旅行失去了兴趣,开始想尽办法谋生。
经过一番考察后,他去学习了制作皮具,并在景区摆摊售卖自制的皮具。
后来攒了几年钱,他在大理开了家客栈,接待那些到处穷游的年轻人。
渐渐地,他的生活又归于平淡,一天到晚守在店里,处理大大小小的业务。
他以前热衷的旅行、社交,最终也都成了景区中枯燥而重复的日常。
他原本以为,只要换一种方式生活,人生就能变得圆满。
可兜兜转转了一大圈,他依然不满意当下的状态。
听了他的故事,作者感慨:
“我们总是对别处的生活有想象。有钱的生活就是比没钱的好,未来的生活就是比现在的好,别人的生活就是比我的好。”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自我,有钱、有闲、有自由,做着自己想做的事。
当理想和现实不一致时,我们便忍不住一边过着自己的日子,一边羡慕别人的活法。
但其实,你所向往的别处,臆想的美好,凑近了看都隐藏着晦暗与不堪。
当你选择了高薪体面的工作,往往需要忍受每天起早贪黑的忙碌。
当你选择了家庭生活的温馨,难免也会卷入鸡毛蒜皮的琐碎。
当你选择了无牵无挂的自在,就得承担被外界指指点点的压力。
人生没有完美的答案,无论你怎么选,都有代价;不管你怎么过,都有不甘。
非要在自己的生活中,幻想另一种可能,你只会在虚妄中陷入迷途,弄丢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