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悲剧性事件并不意味着长期失去快乐的权利。失去亲人,会使人产生幸存者的罪恶感,这是失去快乐的主要原因,是时间造成的次级伤害。失去亲人会使人产生这样的心路历程:幸存者的罪恶感——感恩——快乐生活的羞愧感。我们应该对自己好一点,才能够生享受生活的时候,享受生活,就像追回自己被偷走的东西。与家人一起游戏、弹奏乐器、做运动,都是很好的改善情绪的措施。
年幼的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死亡,迎接孩子安全,支持和机会,帮助他们获得成长。培养孩子的复原力过程中,我们,帮助他孩子形成四个核心理念,1、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具有一定掌控力,2、他们能够从失败中学习,3、作为人类,他们的存在很重要,4、他们具有可依赖可分享的真正优势。让孩子知道他们有能力改变的自己的生活,会让他们感到人生有条理可预测,增强他们的掌控感。开诚布公的谈论积极的回忆,或者令人痛苦的回忆,都有助于培养复原力。当人们回想一件美好的事是,他们会感觉与他人连接跟密切,人生也更有意义,会更有动力,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在集体的创伤性事故中,共同的希望,共同的经历,共同的故事,可以增强集体的复原力。通过帮助他人应对艰难处境,然后采取行动改变现状,集体复原力还能促成社会变革!
一些重大事故显示,人们从失败中学到的比从成功中学到得多,失败越大,收获越大,因为事后会进行更仔细的审查。具有复原力的组织,会创造出鼓励个体承认失误和遗憾的文化,并帮助大家克服这些防御和封闭的反应。在组织中创建一种把失败看作学习机会的文化非常重要,当人们可以安全地讨论错误时,便更有可能报告错误,犯错的可能性也会降低。对错误行为的及时反馈,是增强组织复原力的有效方法,即使对某些人来说,这种方法难以接受,但如果反馈只是针对行为,就更容易接受。倾听反馈的能力,是复原性的表现。
失去配偶并不意味着失去再次爱的权利,家人朋友不应该指责着再次爱的行为!尤其是对女性的偏见。再次爱,不是对原来婚姻的代替,而是一次新的爱情,是从内在寻找可以与他人分享的力量。
悲剧不必是个人的普遍的持久的,但复原力应该是,我们可以培养复原力并保持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