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金的书,我已读过几本。最初是在电子书上邂逅《小镇奇人异事》,读来颇有惊艳之感。后来专门搜罗到《等待》和《新郎》,便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了。这次在双十一前夕抢购的《池塘》,在书到当晚就读完了。
读哈金的书,就像观看家乡的河。当一条河总是在你身边不疾不徐地流淌,因为太过熟悉和平常,你有时会忘记它的存在。然而它早已与你的生命结为一体,不知不觉间它会让你终生无法挣脱,无论走到哪里,它都会不时地让你认识到它刻入你骨髓的痕迹。我不知道中国对于哈金是不是这样,但哈金的作品,立即让我联想到家乡的河。
读完《池塘》,就像读完哈金的另外几部作品一样,掩卷后回味悠长。看似平缓的生活,经由稍显出格的小人物一搅,起了些波澜,而后又被自有其规律的生活长河所平复。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读者有时会像书中的小人物一样,渴望奇迹的发生,当奇迹最终没能发生,以及奇迹尽管看似发生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小人物的命运时,读者也会像书中的小人物一样偃旗息鼓,认可这些模棱两可的结局。
看到书中的故事,你可能会想,生活不就是这样吗?书中的小人物,最后能得到这样的结局也算不错了。他那么折腾,能改变什么呢,问题还不是按照既有的规则解决的?但是你难免有点不甘心,在书中的小人物已经接受他们的命运后,你却开始不甘心。我想,这就是哈金小说特有的迷人之处吧。
就拿《池塘》这本书来说,我总结了全篇的故事脉络。各章节梗概如下:
一是邵彬因对厂领导不公平分房、自己得到房子的愿望化为泡影不满,而画了一幅讽刺漫画,寄到当地的旅大日报上发表;
二是邵彬的漫画引起厂领导刘书记和马厂长的愤怒,邵彬被扣发半年奖金后,写信向公社杨书记揭发刘书记和马厂长的罪行;
三是邵彬的揭发信不但没引起杨书记的重视,反而被转回厂里,使邵彬遭到了刘书记和马厂长背地里的殴打和公开羞辱;
四是邵彬认定杨书记和刘书记、马厂长是一伙的,因而大闹县人大选举会场,使杨书记没当成县人大副主任;
五是邵彬又画了一幅讽刺漫画,发表在北京的工人日报上,使刘书记和马厂长下定整治邵彬的决心;
六是厂里故意不让邵彬画宣传栏,而外请环境报的美术编辑任福生画,邵彬本想通过任福生改善与厂领导的关系,却再一次遭到侮辱,且被要求另觅它就;
七是邵彬寻到了几个调转机会,但厂领导在外单位来调查时却对邵彬给予了负面评价,因而邵彬落到了调不走干受欺负的境地,他决心通过考大学改变命运;
八是邵彬考试并不理想,但因作品出众,被省师范学院美术系特招录取,为防止杨书记在邵彬上大学的事情上从中作梗,邵彬给省委领导写信揭发杨书记迫害有文化的革命工人;
九是邵彬企图混入会场当面向省委领导呈交揭发信,但是被刘书记和马厂长发现,遭到驱赶和殴打,在反抗的过程中,邵彬的下体受了伤,眼镜碎了,但是他情急之下咬了坐在他脸上的刘书记的屁股一口,被刘书记拍照取证;
十是邵彬因“咬屁股事件”遭到厂领导的进一步报复,邵彬向任福生求援,按照其建议,和妻子一起去“似乎坏水少一点”的马厂长家做工作,没想到在刘书记的坚持下,他妻子给马厂长家送的苹果被当成了行贿证据,厂里也给省师范学院发了函,断绝了邵彬上大学的出路,邵彬在绝望之下再次向任福生求援;
十一是任福生所在的环境报派宋记者来采访邵彬,邵彬痛陈刘书记和马厂长的恶行,并作钟馗打鬼图赠予宋记者;
十二是邵彬的故事被环境报发表在头版头条,不仅给刘书记和马厂长施加了更大的压力,也惊动了县领导和环境报的管理部门环保局,环境报及其主编蒋平都受到了行政处理,为摆脱困境,环境报的工作人员一致决定派邵彬去北京,联系民主与法制杂志社反映情况;
十三是邵彬到了北京,得到蒋平的姑姑、姑父和民主与法制杂志社的热情帮助;
十四是邵彬因去北京开具假的病假条,要被扣工资,但因另外一个单位发生员工对厂领导的恶性报复行动使厂领导心生胆怯,而最终没扣;
十五是民主与法制杂志发表了邵彬和环境报的事情,使杨书记感到事态严重,他决定采取安抚策略,给刘书记和马厂长一个名义上的批评,把邵彬调到公社做宣传工作,邵彬果然很满意,按照杨书记的意见给民主与法制杂志写了信,到新岗位上班去了。
就此,小说结束了,邵彬和他妻子日思夜想的房子仍然遥遥无期,但主人公的感受与小说开头不一样了。
哈金在大洋彼岸写中国的故事,既有身处其中的深切感悟,也有隔着距离的清醒思考,使原本说不清道不明的家乡之河变得明朗,使我们开始认真审视已经麻木无感的日常生活。
要是讲述一个故事,没什么特殊的人物和新奇事件是吸引不了读者的。《池塘》选取了一个有明显艺术特长又被环境压抑的小人物邵彬,他希望被合理对待,有个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有个条件好一些的房子。但是在他所处的环境下,他的愿望难以得到满足。于是他就开“作”,“作”成为他唯一的本领,在“作”的过程中,他变成了恶人,荒废了绘画技艺。
纵观十五章故事情节,没有特别大的矛盾冲突。但是那些让人不舒服的感觉逐渐累积,主人公的压抑感一点一点地上升,最后形成了难以忍受的心理阴影。在小说最后的环节,假如杨书记仍然任由刘书记和马厂长采取“剿”的做法,而不是“抚”的策略,邵彬以后可能采取的举动真是不得而知。
哈金在《池塘》的题记中选择了果戈里《死魂灵》里的话“我现在觉着应该利用一下流氓无赖。那好,我们就骑骑他,兜上几圈。”《池塘》里塑造的主人公邵彬是个流氓无赖吗?显然不是。他只是陷于老旧池塘里的一条大鱼,他的愿望不过是在这个池塘里能畅快呼吸,偶尔摆摆尾巴而已。如果正常人的合理诉求总是得不到满足,他会变成流氓无赖吗?
再看这池塘里的其它鱼,他们多数是些低眉顺目的小鱼,没有邵彬那些想法,遇到不舒服的事只能发发牢骚,或是指望上面开恩,或是指望别人争取。对于邵彬那样的大鱼,看他“作一作”,是给自己解气,看他“作”得厉害了,就把他归于恶人之列。“鬼也怕恶人啊!”他们说。邵彬的最后结局,是与他们是没关系的。邵彬要是最后杀了人,他们会认为可以理解,邵彬要是最后得到重用,他们也会觉得顺理成章。
小说是虚构的,但是读小说总会读到现实。如果将我们生活的环境比作一个池塘,你是哪尾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