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庄的校门,平静的校园,没有读书声也没有嬉戏声。因为这是假期。
烟雨中的校园可以用美来形容。她不华丽也不高科技。她甚至有点陈旧,但她像是个读书的地方,她的变化有我和我一样的教书人一直在努力,我们的理念是“大雅至尚”。
我亲自设计的校徽,简单而不简单,一个大大的雅字就是一种教育的情怀,雅字的背景又是竹简,一本古老的书,意为“雅自书中来”。自从做校长以来,学校外的围墙一直挂着这样一条标语:“读书的人与不读书的人,过的是不同的人生。”学生会上,家长会上,这标语也几乎成了我的口头禅。我是想通过这些教化一方社会风气。再树尊师重教之传统,让乡村民风更纯,更真。然理想与情怀终是败给现实。
你不敢想象,在这样山青水秀之地,曾有孩子们一个月的罢学。当一切变得横蛮不讲道理时,没文化是一种多么可怕的事。那时,劝学工作如火如荼,有学校老师送书上门,有干部上门做工作。大家都尝到了吃闭门羹,遭无端漫骂的滋味。更有家长不接老师电话或是接了马上挂断。在那一个月,我深深地感到“不读书”的可怕。其实他们本就读书不多啊。读书多的人要么在外工作,要么在外经商或打工。而留下的往往就是当年不爱读书的人。智商和情商都发展不协调之人。一个月的劝学中,看到了这一辈子中最丑陋的人性。冷漠的家长,还有学生那些茫然无助的眼神深深地伤透了自己的那份教育情怀。
民风的沦落是对教育最大的伤害。一个月后回来的学生,要么怯生冷漠,见了老师招呼也不打一声;要么耻高气昂,一副你奈我何的样子;更有甚者,一些学生还学会了说谎告状,一点小事就打电话给家长,添油加醋地把学校正常的教育行为如批评等当成了天大的委屈。于是不明事理的家长就会冲到学校给孩子撑腰,直至威胁学校,威胁教师。教育如履薄冰,情何以堪啊!
一个月,一辈子,一代人。在如今信息发达年代,人们对教育一方面贬低,一方面又拔高要求。家长们似乎个个成了教育专家,个个都能对教育品头论足,个个都能对教育提出若干要求,却从没有谁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家长们对学校老师的能力及水平似乎不信任,总有好老师总在别的学校,好老师都在教别个的孩子的感觉。家长们在各种场合极力贬低老师,语不惊人死不休啊!孩子在校有问题讲是老师照管不到位,在路上,在家出问题也能怪到学校、老师身上。家长们连最基本的"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都不知道了。孩子们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听老师的教诲吗?
家长们一方面不信任教师,另一方面又希望老师像太平洋警察一样。这是家长们对优质教育的渴求。老师们苦啊!
就在2018年7月,县城学校公招老师,一下子就有15个老师报名参加。看着一个个手下干将们毅然决然参考的申请表格,我每签一个心都痛一回,签完后有种浑身脱力的感觉。
考试结果,15个有11个获公招。在家长们眼中不靠谱的老师,在行内人看来是那么地优秀。这些家长们眼中的草,将会在新的岗位发出钻石般的光。虽然他们教的不再是雅瑶学生,但是在雅瑶经厉的一切将会是他们永远不愿回忆的过往。偶尔回到雅瑶,也是重回伤心地罢了。
当大批骨干教师的离开,雅瑶教育的梦想竞有抽空的无力感。他们的离开带走了孩子们的篮球梦,田径梦,文艺梦等等,尽管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短时间内,学校要恢复刚成点气候的素质教育之梦真的有点难。真的有点难。
雅瑶本就边远,常言道,庙小难容大神,塘小难存大鱼。人往高处,水往东流,人之必然。但如果一个地方尊师重教的民风民俗不再有重生的话,下一次公招或许有更多的人离开。那谁来为乡村教育的损失买单呢?
不敢想象,作为家长,不知孩子读几年级几班;不知孩子班主任姓甚名谁;从未给班主任打个问侯的电话顺便问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不敢想象,家长接到班主任电话后,当着众人面讲,最烦就是学校老师打电话了;不敢想象,孩子们嬉闹间损坏点小东西,本可忽略不计的损失,斤斤计较,争得面红耳赤,最后班主任看不下去愿自掏腰包解决,而家长竞坦然接受的;其实,班主任每打一个电话给家长,心中都盼着家长的支持,每一个电话都让孩子的成长有着承前启后的绝佳教育机会。而大部分只是没把握好而已。有点时侯,老师们都有“难道真的教错别人的孩子”的错觉。
罗列这些真实的存在,只为给家长们提个醒:教书是老师的职责,但育人绝对是家长的责任,是老师无法替代的。在举国上下开展廉孝家风教育活动时,家长们一定要从家教入手,教育好孩子,让孩子从小敢于担当,勇于探索,光明磊落,大方大气,再续传统耕读文化之风。只有家长们从心里到行动上都真正关心孩子成长,配合学校教育的时侯,雅瑶的教育还是有希望的。也让我们这些坚守在乡村的教师能继续点亮心灯。
离开有万千理由,坚守有诸多无奈。在走与不走之间思想总在纠结。生是雅瑶人,死是雅瑶鬼,总要为雅瑶教育做点事,这是心声。
花圃铺设的瓦片,学生养成教育的试金石。好在瓦片铺了两年,烂的不多,说明雅瑶孩子仍可教化。
卵石花径,城里公园曾独有,学校内也铺设,只不过为了孩子们以后见到别地有不致于惊呼。淡然若水,波澜不惊,每当大事雅而自立是雅瑶教育人对孩子们的期望。
童年是用来怀念的,石桌上的放牛棋,一代人的回忆满满。要给孩子们最纯真的童年。
大雅之生三字经寄托了对学生的希望,总希望孩子们能与众不同,雅气自生,出淤泥而不染。
巍巍狮子岭,清清雅瑶河,一曲校歌诉雅瑶学子衷肠。大雅之堂,君子风扬,雅之梦,梦起山乡。
经老师们的努力,我们的校园已经美丽,但学校中最美的不是风景,而是在这校园中曾努力过的老师和知书达礼的学生。
雅瑶的风景也很美,百年老街,宜居乡镇,还有耕读家风。世代传承下来的不应当只有外在的形和状,更应该是崇文尚学,尊师重教的灵与魂。这才是乡村振兴的基石。
美丽乡村,蔷薇花开,美丽校园,素质花放。花开会谢,但根还在,明年花还会开。乡村教育,用一种情怀来坚守。此情谁与共?
用情怀坚守雅瑶教育,静待花开,何时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