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早接触瑜伽大概是在2003年左右, 那时候我买了《蕙兰瑜伽》的碟片, 用DVD机器放, 自己在家里跟着做做动作。 我这个人对于很多新鲜的事物都有兴趣, 但是往往是虎头蛇尾, 过两天就会放弃了;
而唯有瑜伽, 能够让我坚持到现在, 而且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2007年的秋天:
我离开了我工作了10年的荷兰公司。 离职的原因比较简单: 部门经理觉得我工资太高, 要调薪; 在一个公司10年了, 我也想调整下, 重新出发。于是我不接受调薪, 选择了离开, 离开了我奉献了青春年华的公司。
离职后的我心里又想着学点啥新鲜的玩意, 正好家附近有个瑜伽馆开业, 两个小姑娘在里面又做老板又做老师, 我于是成为了他们的会员。
现在回想起来, 那时候上课做了什么体式已全部断片, 阴瑜伽的课印象深刻。 每次上到阴瑜伽, 一个动作要坚持3-5分钟, 坐角式, 疼痛难忍, 时间好慢, 地球停止了转动...
2016年的夏天:
转眼来到2016年的夏天, 机缘巧合, 我参加了刘老师的瑜伽教练培训班的培训。 7月份的上海, 40度的高温, 一大早知了就开始叫个不停了, 我们几个学员9:00已在教室坐下来开始冥想。 不能开空调, 窗还开着, 太阳从白色窗帘里肆无忌惮地斜射进来, 汗水不停地往下滴, 教室里只有一个小小的电扇在努力地转动着它的叶子, 还有就是时钟嘀嗒嘀嗒的声音。 我听到了我的呼吸, 听到了我的心跳......
冥想的过程当中, 思绪万千, 种种杂念, 担忧, 焦虑, 不满, 恐惧都涌上心头; 刘老师说: 当杂念产生时, 不要拒绝, 不要害怕, 让我们轻轻地看看它, 然后尝试着把意识收回到当下, 关注呼吸。 好简单的话, 做起来却要花万分努力, 好难! 我们的心, 就是分分秒秒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 这就是我们的思想。
如果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思想, 那我们何以把握自己的行为及人生?
学习的过程, 颠覆的过程:
教练培训班的内容, 早上冥想, 然后开始拜日式, 每个学员领操复习口令, 上午详解体式, 下午体能训练。 虽然学习训练很辛苦, 但是中午休息的两个小时, 是我们一天中最最幸福的时光。 我们一起相约出去饱餐一顿,吃好午饭后一起买个酸奶, 再回到瑜伽教室开上空调, 美美地睡上一个午觉。 在下午一点多时, 刘老师会推门进来喊着: 起床啦! 我们几个人磨磨唧唧地爬起来, 上厕所, 喝水, 喝酸奶, 梳头发...... 第一个动作, 靠墙蹲,放上一首5分钟的音乐, 蹲得脚酸腿酸, 音乐还不结束, 心里那个着急啊; 接下来单腿站立, 抬脚和地面平行, 不许掉下来; 站立前屈, 刘老师一个一个辅助拉伸大腿后侧; 下犬式; 平板; 穿越; 上墙;踢腿......
我们几个学员的主业是在公司上班, 有自己创业开外贸公司, 有做广告策划, 有做船务公司法务。
我们因瑜伽而相识, 因瑜伽而改变, 我们想给自己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瑜伽是什么?
瑜伽 - Yoga, 最早是从印度梵语Yug 或 Yuj而来, 其含义为“一致”, “结合”, “和谐”。 瑜伽源于古印度, 是古印度六大哲学派别中的一系, 探寻“梵我合一”的道理和方法。 而现代人所称的瑜伽则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养心方法。
接触瑜伽, 我们先从外在的体式开始接触; 而自我成长, 我们是从内在的觉知开始改变。 当我们在做任何一个体式的时候, 瑜伽强调的是将呼吸和体式结合起来。 呼吸有助于体式做的更深入, 更顺畅; 呼吸能够让练习者更多得去观察自己的身体, 观察自己内心的起伏, 波澜, 从而去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内心, 把自己的思想往正确的方向上引导。
《生命的重建》作者露易丝海说: 我们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在哪里, 哪里就会成长。 远离否定的事物, 让我们学会把注意力放在我们真正想要的肯定的事物上。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头脑, 而头脑只是我们的工具。 我们可以训练我们的头脑以悲观的方式思考, 也可以训练它以另外一种积极乐观的方式思考。 而对于这个工具, 我们可以选择不训练, 或者重新训练。
瑜伽, 通过体式的练习,将多年积累的身体层面的不舒适得以缓解和放松; 而通过呼吸和冥想的练习, 帮助我们成为自己头脑的主人, 让我们内心的力量和天赋爆发出来!
一方垫子, 便是一方天地
这一方天地充满着爱, 充满着温暖
在孤独时, 她会给你安慰
在寂寞时, 她会给你慰藉
在这里积累的时光, 是你面对生活的勇气
这 就是瑜伽
祝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