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古人之道,走当今之路
假期里,我在和我一个即将上大学的朋友聊天,他问我,以后想要做什么啊,我沉默了一会,教育。‘不好做了,你看,人工智能,聪明过人;网络信息,知识过人;电脑反应,敏捷过人。’教育还有什么用?
你知道吗?在前段时间在网上流行过一个段子,说,我们之所以要读书,多受教育。就是因为当看到湖面上,有一群鸟飞过的时候,我们能吟诵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在那吵吵,我去,全都是鸟。
我特别的感恩我现在所享受的真正的教育,我自己是乐在其中的,但面对朋友的话,我竟无言以对。甚至自己还在思考,教育有什么用啊?可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在为教育努力。
陶行知,安徽歙县人,1891年生-1946年逝。他先后在南京汇文书院,金陵大学和美国伊利诺易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求学,主修教育。陶行知1917年回国,先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院和国立东南大学任教。
1917年,一个成功的知识分子,留学回国了。他那个时候,并没有梦想着享受成功,而是要重新定义何为成功。他要让自己和祖国重新建立关联。1917年,先生目之所及中华,全是满目疮痍。国家贫困到难以想象的程度。
陶行知说这病根乃在于教育,中国那时候有两亿文盲,有七千万儿童没有任何机会接受教育。
那时候的陶行知,以他知所之,本可以转身而为人上之人。那是的陶行知,以他之所学,本可以谈笑于鸿儒之间。而他却把目光死死盯住中国的最底层社会。
陶行知振聋发聩的说,这个国家以农立国,人们十之八九生活在乡下,所以中国的教育,就是要到农村教育,就是要到乡下去的教育,因为如果农村没有改观,国家就没有希望。他这么说,然后就这么做。陶行知套下西装,辞掉自己大学教授的优厚待遇,推展平民教育,这是什么概念。各位陶行知在当时一个月的收入是400个现大洋,那个时候,要想买整一套四合院,不过花费他三个月的薪水。而这一切陶行知统统不要了,他移居到南京郊外的晓庄,这是一个极为落后贫穷的中国普通的村落。他住到牛棚中,他和乡亲们相识,他渐渐有了一个渐渐看上去不可实现的愿望,那就是为中国培养一百万个农村教师。
在晓庄陶行知带领学生们自己劳动,自己耕作,自己修建校舍。他说:‘留自己的汗,才能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你得自己干。’陶行知不是要培养高高在上的知识分子,而是那些在人民之中的教师。
他邀请自己的学者朋友到晓庄授课,传播新的知识和观念,渐渐地,这个在晓庄极不起眼的大学堂,从几十人发展到数百人,陶行知行走在世俗乡里之间,他要帮助那最普通的中国人。
他为中国的教育的崛起,一直在路上,而最后先生死在路上。
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因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在上海逝世。
哲学的三大终极问题:我是谁,我在做什么,我要到哪里去?我今天之所以我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而这,就是教育的巨大缺失与悲哀。
陶行知用他生命的力量重新撑起了导师这个词,对教育有深刻负担的我,在我的以后我也可能会成为一位老师,我相信陶行知先生会激励我走下去,发展城市教育。
昨天我静静的坐在台阶上,看到福尔斯的小朋友们在草坪上嬉戏玩耍的样子,那么纯真,那么可爱。但同时我有想到了,家里的小妹妹,妈妈不让他看动画片时,坐在地上哇哇大哭的样子。
我想,我知道了为什么在当初在朋友在和朋友谈教育时的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