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首小诗,之前不被人们所熟知,但这个春节,它在一夜之间被亿万中国人记住了。一个乡村教师梁俊带着一群山里的孩子,用最朴质无华的歌声,在舞台上重新唤醒了普通人心中向上的力量,让亿万中国人为之感动。
一首诗何以让人热泪盈眶?因为它触动了很多人的心灵,让人看到了自己,看到希望的涌现、生命的炽热,在人们心中种下希望的种子。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太阳都照不到我,并不意味着我没有我的青春、我的理想、我的精神风貌。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的花开的不大也不艳,但我自己依然欢乐地绽放,光彩一点儿都不输牡丹。
来到这个世界,我们终究发现自己是如米粒般细小、普通的青苔,没有靓丽的容貌,没有过人的才干,也没有可以自由支配的财富,很多时候甚至没有选择的自由。但是,谁说这世界只属于天之骄子呢?即使平凡如我,也会有绽放的美丽。
这首歌另一个触动我的地方,便是支教老师梁俊和他的伙伴们在平凡岗位上用心铸就的不平凡。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是我们在写先进材料时常用的套话,但是放在这里却是再贴切不过。贵州省石门坎,中国最穷的地方之一,这里的孩子多是留守儿童,他们除了贫穷,还非常自卑,怎样让孩子们明白:无论现在身在何地,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价值。爱弹吉它的梁俊想到了唱出诗歌。于是,在他的带领下,每个孩子都有了100多首诗的储备量,很多孩子爱上了写诗,诗歌照亮了山区孩子的生活。
最近有一部网络连载小说《明月度关山》令我牵肠挂肚,剧中女主明月本是师范学院的高材生,获过大奖,却因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被分到一个山区小学做支教老师。这里没有电,没有网络,只有18个留守儿童,从一开始的不甘、愤怒,以及与孩子们剑拔弩张的关系,到后来她开始用心琢磨怎么给这些从未接触过英语的孩子上英语课,怎么用音乐、美术唤醒孩子对美的向往,怎么发挥每一个孩子的潜力,最终她的努力,在孩子们身上开了花、结了果。
大多数人都在过着平凡的生活,但同时也在向往不平凡的经历。
可是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的变化是缓慢的。今天和昨天似乎没有什么不同;明天也可能和今天一样。也许人一生仅仅有那么一两个辉煌的瞬间——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无奇中度过……不过,细想过来,每个人的生活同样也是一个世界。即是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
“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时时都会感到被生活的波涛巨浪所淹没,你会被淹没吗?除非你就此而沉沦!”
——路遥《平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