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话题是普通人的写作,回顾自己加入小灶群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了,三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足以让我养成了一些好的习惯,对于在写作这方面,细细分来,自己在其中是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①
4月份:不想写,憋不出。
想起自己写晨读感悟的最开始阶段,脑子里完全一片空白,想了半天憋不出几句话,更谈不上从何开头,整体构架。当时每天的作业有种痛苦的感觉,回看两个月前的作业,最初写不出就从做思维导图的形式开始,因为实在写不出什么感悟。
到后来有次看到了拆书帮的RIA便签法,学会了一种有效的读书三步骤,001、阅读: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002、理解: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003、应用:设想自己今后如何应用。我就尝试着运用这种模式来开始复述文章内容加深个人理解,同时回想经历和设想今后应用,把文章中提到的方法运用起来。慢慢有了这种固定的模式我就不愁没话写了,而且自己的感悟也多了起来。这个阶段并不是每天完成,也有落个了一两天作业,后面找一天全部把几篇补齐的情况。
②
5月-6月中旬:坚持写,逐步发现问题
陆陆续续地写了一个多月,慢慢地我发现当天的晨读有些内容和之前的某一篇的文章中的一个观点有相似之处,我就会翻回去看,做比较,加深印象,同时在当天的感悟最后我会列出作引申阅读。这个阶段我每周还进行着看书阅读输入,所以脑子里有了些观点,写的文字比以前多了起来,不再绞尽脑汁没有话说。但同时也逐步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
001、文字不够简洁,一句话能说明白的要用几句话来啰嗦。其实可以压缩出很多水分。
002、讲述个人的事例比较多,没能从读者的角度去写,仅仅是写自己的事情。
003、文字显得太苍白,太口语化,而且不能举出什么例子来支撑观点。只是一味地在那里空谈理论和感悟。就如同炒菜时不放任何佐料,炒出来的肉干巴巴的,尝起来没有任何味道。
③
6月下旬-到现在:头脑会出现简单的构架,尝试不同风格
到了最近的一两周才开始发现有了变化。从4-6月份差不多100天,100天足够养成一个习惯,对于每天的晨读我已经调整了适合个人的时间模式,早起听语音,然后上班地铁上我会看晨读文字,到公司工作前花上一点时间构思感想写什么,状态好的时候脑子里就会想到了大致框架,我把关键点列下来。到了上午工作大致完成的时候开始按早上列的框架扩展填充内容。
同时对于第二阶段的问题现在依然存在。通过阅读学习其它同学的晨读最佳、继续读书多输入,我慢慢摸索提高改进的方法:
001、6.21日饭团话题中提到写文章文字一定要简洁流畅,猫叔介绍每天打2000字并朗读的方法,已经列出我每天的学习任务中。发现当我还在计划时,小灶群里的桔惠、Louise等几个同学都已经开始行动了。
002、收集好的故事、例子、句子。有输入才有输出。昨天的晨读提到的粘性,同样适应于写作上面。能让你印象深刻的故事、加深理解的比喻等都是具有粘性的。还记得那天看了猫叔亲推的徐小平毕业演讲的视频,里面好几处幽默的演讲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我听完后立即记录下来了。
还有一些好的类比和比喻能增加文章的粘度,使读者更易于明白理解。大家有没有发现其实我们每天的晨读也经常出现类和比喻句。现在阅读我遇到好的句子也会摘抄记录下来,日后模仿学习。
看到昨天晨读留言点赞最高的云昊同学,她提到的李笑来的两个类比,之前我在阅读《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中也看到过,但是只停留在看过记得,却没能做到把它做为素材信手拈来,这说明云昊同学做的功课非常认真。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003 不再限制于只写自己的事情,开始尝试不同的风格。突然有这个想法是因为一直听欢听订阅的《十点读书》公众号里面的文章,自从写文章后才开始细心分析那些写得好的文章里面写故事的方式,如何通过先讲故事来讲述一个道理。前两天写的那篇《小A的婚礼故事篇》是我第一次尝试以自己的例子以故事的方式来描述出来,角色和故事稍微做了改变。感觉还挺新鲜、挺有意思的。
当然现在也有精神状态不好,很不想写的时候,但是一想怕写不好,最起码我可以就文章的内容观点来写点以后如何运用实践啊,不论是以什么方式,写得多少,写总比不写都是有进步。现在有慢慢有兴趣写其它的东西,不再只限于完成晨读的作业,像那天参加大学毕业十周年聚会,回来我自觉的要求自己写这次聚会的感悟,这是自发的,也是我有兴趣的。
从写不出,到坚持写、有兴趣写,庆幸自己能够一路写下来,如果只是停留在思考怎么写却迟迟不落笔或是写不出觉得难就放弃了,就体会不到其中的进步。
从四月到六月, 这只是一个短短的三个月,发生的变化只是很微小一部份,写作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没有终止,需要有很大的耐心,亲爱的自己,继续写下去吧,也许到了后来的哪一天,我会感谢当初的自己,能一天一天地写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