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真正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挺难的。
虽然嘴上嚷嚷着,我就是个普通人,我要当咸鱼……但实际上,很多人内心深入还是觉得自己就是最优秀的那一个,至少在某一方面。
说句臭不要脸的话,我小时候一直觉得自己不是个普通人。这个错觉不是我自己形成的,而是身边人带给我的认知。
小学的时候,我印象中不用怎么刻苦努力学习,就能轻轻松松的拿到年纪第一。记得小学四年级时,老师在通知书上写了一段印象深刻的评语,大概的意思是:这个学生前途不可限量,家长要重视。导致家里人总觉得我以后能考上清华北大,给予了很大的期望。爸爸为了表现出非常重视我的学习,每学期的参考书都会全套买齐,每次的考试成绩都要非常细致的过问,如果不是第一名,就要黑着脸和我深度复盘。
初中的时候还算顺利,断断续续的总能拿到年级第一,保持着繁荣假象。老师们给予了很大的期望,记得历史老师讲到京师大学堂时,会鼓励我以后要去这样的学校,物理老师一度觉得我是女生里面最有望成为理科奇才的,推荐我参加了很多物理竞赛,语文也由于作文写的特矫情,还经常被别的同学拿去传阅。
但是,我明显感受到自己开始在认真学习了,和小学的时候完全不一样,甚至感受到了一点点吃力,但当时的我是不会承认的,别人的评价会麻痹一个小孩的认知,会让人变得的愈发虚荣。
初中毕业后,如愿去了市里最好的高中,离家很远,我开始了漫长的适应期。总会莫名其妙的失眠,整夜整夜的睡不着,怕家里人担心,也没有多说,一个人去看医生,刚坐到医生面前就开始流泪。整个高中时期,最怕的是开家长会,爸爸看着倒退的成绩每次都很生气。
不过也很奇怪,这些丝毫没有影响我的认知,虽然现在不行,但不代表我就是个普通人呀,甚至还有小倔强和不甘心。
这种蜜汁感受伴随着自己进了大学,大学宽松的氛围给了我极大的安全感,睡眠简直不要太好,学习用点心就能拿到奖学金,辩论队的比赛让吵架也变得很迷人,那种从容的自信仿佛回来了。
大四很早就拿到了大厂的offer,放弃保研,怀着极大的憧憬进入职场。
工作这几年,经历起起伏伏,经历过大厂,也经历过倒闭的创业公司,发现有些东西即使再努力也够不着,事实上,当我们以为自己很“努力”的时候,发现有更优秀的人比我们更努力,甚至举重若轻。
也直到今年,才真正发自内心的认识到,自己可能终其一生都是个极其普通的人,没有惊人的智商,没有过人的情商,学东西很慢,经常性的犯懒,也能看到自己的天花板。
这世上,普通人太多了,藏在这熙熙攘攘的人世间,似乎也多了一些安全感。今年过生日的时候,我在想,生活这么无趣,是不是要做点什么呢?
今年也被别人问起:你的理想是什么?
当我毫不犹豫的回答时,问我的人震惊了。
原来,他问了很多人,我是第一个认真作答的。
最近在看冯唐的书,他说,一项技能的磨炼,资质平庸的人花十年也能达到不错的水平,这句话我信了。
看来,距离理想,还有十年光阴供自己修行,也很不错。
观察自己,了解自己,培养自己,这也许是对自己最大的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