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0日下午,《哈扎拉尔的微笑》朗读会(第一期)在深圳市南山区卓雅小学如期举行。
本次朗读会采用众筹的方式,无论是参与座谈、朗读和分享的嘉宾,还是为朗读会提供场地、摄像、直播、茶点、鲜花、图书和晚餐支持的朋友,以及现场服务的志愿者,均是来自各行各业的阅读爱好者。
大家自主自愿以一己之力参与到朗读会的筹办中,吸引了来自江西、湖南、广州、汕头、深圳等多个地区的150多位朋友来到了朗读会现场,可以说,这是一场群策群力、以书会友的朗读盛会。
开场表演
朗读会在卓雅小学的马一鸣和黄慧妍两位同学的器乐表演中拉开了序幕。
嘉宾发言:为什么读了你15年还在读?
来自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荔林小学的陈春华校长,用“初识——再见——陪伴——如影随形”四个阶段来分享她追随张文质老师15年以来的成长历程。
初识:她从2004年4月初见张文质老师的《保卫童年》和《唇舌的授权》所产生的“心灵的悸动”谈起,认为书中“那一行行如诗的文字直击心灵”,这时的阅读“如药治愈我对教育人文精神的无知”。
再见:2006年读《教育的十字路口》和《幻想之眼》,“仿佛一壶甘醇充满甜美的忧伤,如酒一样让我沉醉其中”;
陪伴:2007年读《教育是慢的艺术》,再到随后的《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和《奶蜜盐》,“张老师的文字对于我而言,是一种陪伴,让我日日都能够与它相依”,“妥协的智慧,如水一样润泽我的生命。”
如影随形:读张老师的新作《教育的勇气》和《哈扎拉尔的微笑》“让我找到了一种非常舒服的生命和谐的状态”,这种“自由的高贵,如茶一般提升我的人生境界。”
春华校长说:“我会继续阅读张老师的文字,一直沉浸在那些充满哲思的睿智,文学的诗意及对人类命运的辽阔信念中,最终获得幸福的安宁。”
也许,这就是她为什么读了15年还在读的原因吧。
座谈会:我眼中的哈扎拉尔
许丽芬老师追随张文质老师十六年,也是现场认识张老师时间最长的嘉宾。
她说,读张老师的《哈扎拉尔的微笑》,感觉很熟悉,很甜蜜。张老师的文字很多时候看上去是一个自语者的絮絮叨叨,《哈扎拉尔的微笑》体现的也是一种非常私人化的写作状态,正是因为私人化,也使得阅读它会获得更深切的思考。
可以说,读《哈扎拉尔的微笑》就是在读自己的日常,读着读着就会读到自己,仿佛与之同行,或者化身其中。
许老师说,正是这样一种阅读体验,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她自己。七年前,她出版了《做一个纯粹的教师》,现在正期待着第二本书的出版。
程锐刚老师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他分享了自己以一个学生读教科书的心态在阅读老师的《哈扎拉尔的微笑》,书中贴了很多书帖,做了很多笔记。
他认为,《哈扎拉尔的微笑》的写作呈现的是一种生命呼吸的方式。
他非常敏锐地解读到作者第一次在他的著作中多次提到“老”字,作者在身体“老化”的同时也获取了新的思维资源。
他感受到书中作者对自身因后天的因素造成的人性之“恶”的极端警惕,以及对此进行的深刻反思。
子虚先生(扈永进)是张文质老师的老友,也是《哈扎拉尔的微笑》中特别提到的一个人物。
子虚先生风趣幽默,在发言中多次说到自己更喜欢一种私人话语而非公众言说,这一点,倒是挺契合诗歌及《哈扎拉尔的微笑》文本本身。
子虚先生从第一次与张老师相识谈起,从博客邂逅到活人相见,说张老师是一个有意思、有智慧、视野开阔的朋友。
关于《哈扎拉尔的微笑》,子虚先生特别提请大家更多地关注诗集中的文化元素,正是那些貌似隐匿的事物,才是张文质成为张文质的基本构成。
他说,《哈扎拉尔的微笑》的字里行间,看似漫不经心地提到的那些书、那些人,都值得我们去研读,去领略。
朗诵会
八位朗读者依次上台朗读,用他们的声音,用他们的情感,用他们各自不同的生命体悟,传达着对“哈扎拉尔说”的理解。
哈扎拉尔说,所有的写作都属于信赖。我有一种属于自己晚年的快乐。晚景、晚词、晚念?对生命的必然性,做一个有足够耐心的倾听者?
哈扎拉尔说,无论打开哪本书,生疏感都会使我重新开始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所读的一切很难属于我,我是不断重新获得阅读权的幸存者,这是一种美妙的先决条件……
哈扎拉尔说,晨起尽量爱惜那些简单的喜悦,才智自然有助于安排出更好的生活,但这些都无关紧要,一个人也不可过份依赖自己所托付的信仰……
哈扎拉尔说,我相信自己的文字记录,也相信不断地见所见终究可以领悟比初见之时更多的道理,对有的人而言确实是文字统治着他的心灵,他的别的生活不是没有意义,而是只有那些文字才是印在心上的……
朗读会中场小插曲:《风吹麦浪》,歌声中有诗和远方,也有你和我......
哈扎拉尔说,常有人问我教育的核心工作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你可以回答得非常繁杂,写再多的书也谈不完,若是简单地说,在此时此地,教育最核心的工作一定是传播人类的共通价值……
哈扎拉尔说,教育肯定不是诗,它不可能像诗一样放任、决绝。当我谈到教育,我总是会试着让自己平静一点,不断地平复之后平静的人,我也会想到教师应该是平静的人。
哈扎拉尔说,疑是可能继续读书,疑是一个阅读者,他就是我,我又是书中的主人公。我阅读时代成为书中的人物,我以书中人物的方式不停地铺陈自己正在展开的故事。
哈扎拉尔说,也许人一生最大的努力便是这样不停地寻找一盏灯,这不仅是为了获得确切的依赖,而且,这样的寻找本身就是至大的快乐。
哈扎拉尔在说,我们在读,台下的听众也全然沉浸其中,或欣赏,或感慨,或陶醉,或沉思......
朗读会的开场嘉宾蝴蝶(胡艳春)是八位朗读者中非常特殊的一位。
作为“蝴蝶为你朗读”公众号创始人,中华文化促进会朗读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民悦读广州阅读会的主席,她的特殊之处不仅仅在于她是专业的朗读者,还在于她是张文质老师的师妹。
她说,在她的眼里,师兄就像是泰戈尔一样的人物,她为此骄傲、自豪。
从她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从她闪闪发亮的眼神中,从她一说到师兄就自然绽放的笑容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这份兄妹情谊的美好,以及从师妹的视角来解读的不一样的哈扎拉尔。
作者朗读、发表感言
在活动的最后,《哈扎拉尔的微笑》的作者张文质老师上台为大家朗读并发表感言。
张文质老师先是一一致谢了所有参与众筹的各位朋友,随即一改轻松、随和、温润的说话风格,眉头紧蹙,语速极快地为大家朗读起来。
他情绪激烈,声音急促而有力,一边朗读一边在台上频繁走动,似申诉似呐喊似痛惜似嘶吼。
与其他的朗读者不同,哈扎拉尔读哈扎拉尔会更真实于哈扎拉尔,我想,这也许是此次朗读会,作为作者和发起人,张文质老师给予现场的读者们最深情而又最深刻的回礼吧。
《哈扎拉尔的微笑》是一本可以从任何一页开始阅读的书,也可能是一本哪怕你从头到尾反复阅读多遍都没有办法读完的书。
哈扎拉尔一直在说,喋喋不休,不能穷尽。我们一直在读,在哈扎拉尔的自语中,读到了每一个自己。
一场朗读会,三个多小时,如此纯粹、自我又可共享的读书空间,在这样一个如此忙碌的城市已是极其难得,而以朗读之名成就的众筹之美和相遇之美,更是久久弥漫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像书一样让人沉醉让人感动。
感谢为朗读会提供摄像和直播支持的深圳中创传媒公司
感谢为会场提供鲜花和为嘉宾们提供胸花的黄坤老师
感谢现场志愿者张乾、吉培培、廖华、尹红艳和樊杰英老师为大家提供了细致、贴心的服务
感谢为朗读会提供茶点的多维教育集团
感谢为朗读会提供图书的东莞融易集团罗志明女士(中)。
感谢各位嘉宾朋友
感谢承办单位充满书香的卓雅小学
感谢蛇口记者报的记者蔡哲对本次活动的跟踪报道
感谢为我们记录这些美好瞬间的摄像师李甫先生
感谢为朗读会提供嘉宾答谢晚餐的深圳金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感谢为活动承担材料支出的李艳杰老师
感谢所有参加众筹朗读会的各位朋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