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老师:你放下过什么?

每一次修行,你都时间久你会觉得,你问的不是我得了什么,是我放下了什么,我能够不执着、不纠结什么,这就叫得。

当你不再被内外境转,你放下了,遇到事的时候能够迅速地校正,并放下自己,当你空掉的话,你就会越来越有智慧了。

并不是说你闭关三天得了什么,而是你放下过什么。佛学就是放下。

你说我会背两部经了,那不叫修证,只是读了两部经而已。

如果你说通过这几天,我突然看清楚了什么,我解决了什么问题,放下了什么,那叫修证。或者通过看经,我去破了什么,看清楚了什么,那叫修证。

说我得到了智慧,得到了果位,我得到了一个定力。都不是。那说明你还在摸索,你知见上还在摸索,还不清楚。

你知道你本来是定的吗?你本来是真空,你压根就没生灭过、没动过吗?你破的是动的幻境,所有的修定到最后破的是生灭的幻境。

因为你觉得这个世界在生灭,你知道你看见的这个世界的生灭,生灭、生死,看见的所有的一切都在生生灭灭,这是你眼睛着相的错觉。

生灭不是轮回,取舍是轮回,执着是轮回。

你认为最后你在轮回,不是因为这生生灭灭你在轮回,是你最后着了这个“生灭”的相,取舍了,我要生,不要死,一取舍你就在轮回里。

你是定的,你本来没有可动的东西,你是真空,你修什么定?你如果有一个“修定”的念头,你永远定不住,你可以停止呼吸,但那不是空定,你最后要进入佛的空定,你不是修寂灭定,最后还得返回来修大乘菩萨道,修功德。这叫执着。

你可以修四禅八定,没问题。但是你见地上一定要知道,你本来就是定的。你拿一个动的东西给我看,哪个东西动了?动的全是假相,那你不是空定是什么?

见地上一定要懂得这些,你的定才能成功。在概念上你不透的话,你的定永远在那里折腾,今天定了,明天出定了,今天定了一个小时,明天定了三个小时,你就几十年折腾吧。

我不呼吸了,我不觉,那只不过叫不呼吸了,人家死人一直不呼吸,石头一直都不呼吸,树也不呼吸,它怎么不成佛呢?乌龟埋在土底下几千年可以不呼吸,你比人家厉害啊?它怎么没成佛,你就成佛了呢?奇怪了!

每个生命都迷在幻相里,迷在生灭里。当你把生灭看破的时候,轮回就停止了,这叫涅槃,这才叫涅槃。

心的分别取舍停止了,生灭就停止了,轮回就停止了,你就不生不灭了,那叫心涅槃。没有可动的东西,那叫定,真正的定,空定。没有东西可动、可生灭、可涅槃。

因为要看破这些幻境不容易,所以才有四禅八定,才有八万四千法门。所有的经典、法门是为了让你看破这些东西,让你知道没有一个东西是生灭的,如果没有生灭你还不是在定中?你在哪呢?

这个时候生死、涅槃是一,不是二,生死就是涅槃,生灭就是涅槃,不要着相了,是因为你心里边空了,所以生灭就是涅槃。

轮回也是涅槃,所以大菩萨不入涅槃,因为他看清楚了,没有涅槃可入,所以他在轮回里跟涅槃是一样的,这才叫游戏毕竟空,这才是佛的空定。

走四禅八定没问题,通过这个走定力,毕竟能在这个世界上,示现一些众生认为的相。从四禅八定走,你会示现一些禅定的相给众生看,比如说几天不吃饭了,几天坐在那儿不动了,半个月、两个月不动了,坐在那儿动都不动,不吃、不喝、不拉、不出气,就示现这样一个相给众生看,众生说你很了不起。

但是这个不能让众生出轮回,也不能让你出轮回,当你死亡的时候神通就消失掉,你还在轮回里。即使四果阿罗汉,住在非想非非想处,进入四果阿罗汉,住在最高的无色界,那个概念里,那个意念里,他那个意念是什么状态呢?你说非想非非想,他又要想,但是他有一个想的动势,他不想了,但是你觉得他马上又要想了,就是他有一个势在那儿,因为他还有一个“止”的概念,就是那个概念没净。

他只是不来欲界天了,不来人道了,他在色界、无色界,他还没有出轮回,他还在“无色界”呆着呢。

他有一个意念,就一个意念就是他,但是那个意念有一个动势,好像要动了,但没动,好像要想了,但没想,叫“非想非非想”。但是,因缘具足的时候,突然就动了。就叫一阳来复啊,或者就是那种空。突然就动了,然后一切又回来了,回来了,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不能彻万法源,不是佛的空定,是寂灭定,所以没出轮回。

所以他住的那个状态里边,不来人世间轮回,叫请长假,他那个涅槃叫有余涅槃,寂灭定嘛,所以他不究竟,那是个幻城。在佛学里把阿罗汉住的那个境界叫“涅槃的幻城”。

当时佛为什么注重四禅八定呢?

佛教在印度兴起的时候印度教当时是占主流地位的,他的很多大弟子修过印度教,印度当时很多教派的,释迦摩尼佛收的很多弟子在其他教派已经修了十几年、二十几年,比如说舍利弗、目犍连,很多弟子比佛都要老,皈依佛的时候比他年龄都要大,他们在其他教派已经威望很高了,有的都是带着一群人修行的,他们修四禅八定,很多人修得已经差不多了。

所以,他们皈依到佛陀这儿,他们已经修四禅八定了,佛陀只能按四禅八定的教育来再突破,在这个基础上给他们突破。而且四禅八定在人道的话,通过很散乱一个小乘弟子的话,他要先静下来,他们很容易得的,四禅八定,很多小乘弟子很快就进入了。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入世行菩萨道,一旦打开慈悲心,他的承受力很强。他不会被这个世界的境界所转,七情六欲,包括内在苦乐的觉受,修四禅八定的弟子同时兼修苦行的,很多修头陀,他觉受都破掉的,他卧在荆棘上,他不会觉得疼,睡不着觉,他把这种苦乐都看破了,很苦的觉受他都不觉得苦,一般的境界他不会在意的。

但不代表他看空了,他不在乎,但不代表他空了。所以在这个基础上行菩萨道,刀枪不入,他不会随时被众生染了,然后他还得行菩萨道,还得回来入红尘,众生都是佛,情欲也是虚幻的,你离什么情,去什么欲?你定什么?你本来就是定的,还要破这个知见,你本来就在定中,你是没生灭、没轮回过的,阿罗汉一定要明白这个见地,然后还得进大乘道。不过他的定力可以与八地菩萨相比较,但是见地上不到位。

八地菩萨的见地,是站在我没有可动的东西上的,他叫不动地,不动地不是我不动了,是我压根就没有可动的东西,我是虚幻的。

就没有东西可动,无心可动,就是空心了,没念头可动,想动动不起来,那叫不动地。但阿罗汉的四禅八定,到最后寂灭定,他真不动了,修到气住脉停,我不动了,我有功夫,这俩个是不同的两种境界,但是定力可以相PK,在功夫上可以PK,见地上不行。

他最后还得发菩提心,还得修大乘道,还得修功德,还得修慈悲心,他不动了,但一慈悲就得动,要慈悲嘛,要渡众生嘛,那个慈悲心一动他觉得挺麻烦的。

他不动是因为什么?因为他把这个世界舍了,他觉得肉体苦空无常,虚幻无我,这个世界生生灭灭都是幻境,我为什么要慈悲?

他慈悲不起来嘛,他寂灭了,就觉得一切都不值得他慈悲,觉得情欲这些东西明知道是虚幻的,而且觉得身体是脏的,四念处,观身不净,身体是臭秽不堪的,很脏,我不要它了,我不会爱惜这个肉体的,所以头陀怎么折腾也行,这个身体是脏的,来舍弃他的欲望。这些都要破。

他是逃避出来的,避开了,避开跟看空是两码事,阿罗汉有局限性,最后还得回到大乘道。你可以修四禅八定,但要兼修大乘道的空性正见,这样就不会走弯路。

你只听小乘老师讲四禅八定,你只追求这个定的话,离成道是很遥远的事,这个定力也很难修。同时要学习大乘道的理论,这样子指导你的禅定会更好一点。

摘自子归家(ziguijia.com)

杨宁老师随缘开示《你放下过什么》@2014-03-1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