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每天都会说一句“敬你我!敬生活!”
他总是如此的乐观,又颇具智慧——“我们总是生活在别人的目光里,但只要不戴眼镜,一切都变得很模糊、很温和……这也许就是眼镜的魅力。”
从此,小女孩卡特琳拥有了两个世界——“当我戴上眼镜时,是清晰而坚硬的世界;当我摘下眼镜时,是朦胧而温柔的世界。”
深刻在她记忆中的是,当她摘下眼镜跳芭蕾舞时,那个世界是那么朦胧,那么温柔,仿佛是一个又大又软的羽毛枕头。深感快乐和幸福。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法,1945—)写给孩子们的儿童文学,温柔又兼具哲理。
在这个故事中,莫迪亚诺将小女孩的回忆作为一根“固定点”,将她和温柔、幽默,乐观又智慧的爸爸及珍爱的家庭拴在一起;同时也在表达着“过去与现在,始终如一”。
如今,卡特琳已经成家立业了。她开了一间舞蹈室,并与父母幸福地生活在美国纽约。
通过她的追忆,莫迪亚诺将小女孩童年与爸爸在巴黎的生活片段与现时的叙述相结合,支撑起整个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和细小又微妙的人与人相处的瞬间:
与爸爸一起修复跳芭蕾舞的玩偶,一起站在磅秤上称重,一起在广场上散步;一起对付爸爸生意上的合伙人卡斯特拉德先生,他是一个“难缠鬼”,还是一个诗人,对法语的文法运用近乎苛刻。
卡特琳还和爸爸一起参加了“富豪”家的宴会,一切都令人着迷。即使是被在宴会上认识的老板放了“鸽子”,爸爸却并不生气,仍然心怀希望。
可以看到,卡特琳与爸爸过得并不富裕,虽然爸爸做着生意。现实艰难、生活平凡,但卡特琳因为有着爸爸的陪伴而感到温馨又满足。
爸爸和眼镜都是卡特琳的“保护伞”,所有的不开心都可以被阻挡在外。这是留给小女孩心中的美好。
故事的结尾,小女孩和爸爸去到了美国与妈妈团聚,开启了新生活。幸福又美满。
书中,莫迪亚诺在情节上也描摹了巴黎花草树木、房屋、建筑的细节,凸显着一种梦幻的美,与小女孩童年懵懂又快乐的记忆交织,多了一份时间穿梭的缱绻。
法国著名插画师桑贝浪漫的淡彩画,又给这本儿童文学穿上了靓丽的外衣。
无疑,那温馨难忘的父女亲情,追忆中的欢乐童年,都沉淀在了字里行间。即使是成年人阅读,也能从中收获一份松弛感和面对未来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