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康叔世家
史记很善用对比来讲故事,在同一个故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让读者分辨是非,以史为鉴。
兄弟争死
本篇是一个对比鲜明的例子。卫宣公做错的两件大事:1.卫宣公与夷姜生太子汲,汲要娶齐国女子为妻,宣公见齐女美貌,便自己娶了她,让太子另娶别的女子。2.听取谗言想要废太子,让太子去边界,暗中让大盗刺杀太子。太子汲在这两件事上表现出了相反的特点:明知此行不善,却不违抗父命;明知会被杀死,却没有说假话。还有两个人物,一是汲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寿,知道父亲要杀太子,赶去劝他不要去,劝阻不行,自己替哥哥冒死完成任务,结果被大盗所杀。一是寿的同胞哥哥朔,和母亲一起诋毁汲,想要取代太子称帝。后来宣公立朔为太子,继位后为卫惠公。虽然是一家人,这四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行事风格完全不同:朔曲意逢迎歪曲是非,宣公昏聩无能不修德行,汲遵守道义注重亲情,寿更是正义忠诚坚守原则。
历史的规律是,秩序之重要,在每次废长立幼时都会产生社会动荡;无端更改、破坏规矩和秩序是社会风气日下的导火索。
子路赴难
子路和子羔是孔子的弟子。子路作为门客,在危难时刻听说卫庄公叛变,急忙赶去救主人,而子羔则慌张逃出来;在同一时刻,描写了二人相遇的场景,对话中显示出子路的忠诚勇敢和子羔的食人之禄临难脱逃。孔子远在千里,已经预知了二人的命运,子路不被高官厚禄诱惑,子羔在危难之中慌于奔命。
这两篇文章的对比,是高大的形象更高大,渺小的形象更渺小;对于读这些文章的人,应该做什么样的人,什么是可取的品德,什么是违背道义的事,都不言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