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是否发现:许多时刻,我们判断一个人,值不值得共事、深交和信任,最基本的是看他靠不靠谱?这靠谱与学历高不高,能力强不强,聪不聪明无关。
“靠谱”听起来像是随随意意的感觉,但做起来却是实实在在的原则。
前天,一个朋友跟我提起,年底工作特别忙,但越是忙,她就越受不了在工作中掉链子的人。原来今年,她提前接到总公司的通知,要求她尽快提交年终总结报告,于是她立马通知部下小王,让她明天一早要给出一些要紧的销售数据。
小王当时接到电话,嘴里说着没问题。但第二天当朋友催她给数据时,小王却支支吾吾地说,昨天她接到电话时,已经是下午三四点了,在下班时,数据还没有统计好,所以就先回家了。朋友当时气不打一处来,小王的问题,根本不是加不加那一、两个小时的班,而是根本没把工作当回事。其实比起失误和犯错,更可怕的是你的推责和诿过,更暴露了你的不负责任和担当。
逻辑思维CEO脱不花,曾讲过一件事。她有一个熟人,是一位专栏作者,在刚签约一个平台的音频讲课工作不久后,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了。当时脱不花就劝她,先停下,你可以宣布停更,等身体调整好再继续,用户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个专栏作者却觉得,自己既然已经答应了的事,就不能轻易去毁约,这是对平台不负责。
于是为了照顾身体和兼顾工作,这个作者,居然想了一个办法,自己躺在床上养身体,然后口述,再由她的博士生去记录文字,整理好后,再去录音,这样就保证了课程正常且持续地更新。李嘉诚曾说过一句话:“做事需要靠谱的人,聪明的人只配聊天。”
其实,所谓的“靠谱”,无非是你能把别人交代给你的事放在心上。不轻易食言,不轻易拖延,说起来简单,落实下来复杂。因为所有守时和守信的背后,藏着一个人的担当和责任心。
有一次,香港著名作家梁凤仪,应邀到北京大学作报告。当天上午她应邀参观了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拍摄基地后,她觉得时间还充裕,就和基地的人员一起共进了午餐。
谁知乘车去北京大学的路上塞车了,还迟到了整整一小时。会议开始后,主持人一再强调:“梁老师迟到是因为塞车。”
但走上讲台的梁凤仪却说:“各位同学,我在此向大家诚恳道歉!北京塞车是常事,但我不应该为自己找借口,我应该把塞车的时间计算在内,做好充分的准备。
如果在座的有一千位同学,我迟到的这一小时,对大家来说,就是浪费了一千个小时的生产力量,影响一千个人的心情啊!我只能盼望你们的原谅!”
她的真诚,不仅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更赢得了大家对她发自内心的爱戴。
其实,真正靠谱的人,话是不多的。他们要么在做事,要么不解释,因为任何理由和借口,其实都是对他人的敷衍。
有时,想要获得别人对你真正的认可和尊重,你就要对别人有足够的坦诚。
比起失误和犯错,更可怕的是你的推责和诿过,因为它更暴露了你的不靠谱和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