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13岁,她现在的人生观就是自己开心就好,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不开心干嘛活着!然后蹦蹦又跳跳,一副没心没肺活着不累的样子。之前我总是试着去添加一些成人的人生观:人活着不能光自己开心,也要让周围的人开心;人不能自私、光为自己而活;真正高层次的快乐是付出和奉献而不是索取和得到;快乐是达到某种程度的成就和梦想成真…我总是试图去用这种理念去影响她、改变她的人生观。她总是很烦,似乎不以为然。
最近女儿跟我说她现在不快乐,她看见比她学习好的同学比她她快乐,没她学习好的同学也很快乐,就她自己不快乐……我又开始担心,希望她像以前一样无忧无虑地快乐着。
我发现我的某种矛盾,我省察到自己的问题,没有接纳孩子以前快乐的状态,过多地灌输了本该她自己体验的人生感悟。我以为我是真理,我以为我的人生观就是真理!其实不然,世界多元,每个人都有她的道理,每个人生阶段都有其不同的体会,我拨苗助长了。
女儿之所以现阶段不快乐也是正常的现象,进入毕业班面临中考,各方面的压力加上自己缺乏睡眠的状态,想学而学不好的不得志,我深深地理解她之后,感到她真的不容易!难得还愿意跟我说说心里话!
以下摘自刘有龙老师的分享:
《从恶性循环到良性循环的转化》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1223天。
作为家长非常的不容易,因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出现状况。本来家长可能对孩子挺放心的,但是因为出现一些状况,所以家长就开始比较焦虑,最起码很难再像以前那么的信任孩子,不再那么相信孩子的具备做的更好的能力,不再那么相信孩子具备愿意做的更好的心。
越是家长不太相信了,孩子还反而容易再出一些新的状况,于是信任度一降再降。从家长对孩子足够的信任,孩子做的也比较好,慢慢的发展到孩子做的越来越不好,家长们的信任也越来越低,恶性循环自此开始。一个良好的系统建立起来很难,但是被破坏却很容易。
当恶性循环开始之后,家长从不断地抱有希望,到失望,然后到绝望。孩子从特别在乎结果,到不被信任的痛苦,到一次一次失败的无助,最后可能到破罐子破摔。家长不太明白曾经那么优秀的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其实都已经习得性无助了!
其实每个人天生都有很强的自我复原力,每个人也都想更好。通常情况下,在孩子出现些状况之后,如果家长能稳得住,如果家长不是那么焦虑的话,孩子一般是可以自我修复的。那么,在状况可能相对已经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怎么样打破无效循环?或者转变到良性循环呢?
要想打破之前的无效循环,最难的就是家长自身模式的改变。家长可以去试着做点不一样的,以前会更多的把精力全部关注到孩子自身上,现在可以去做点自己的事,让自己也拥有生活;以前是全部不放心,随时关注着,随时盯着,随时挑错,随时纠正,现在可以该干嘛干嘛!也可以视而不见;以前总是各种担心,现在也可以先选择随他一段时间。反正就是做点不一样的,别再因为我们的介入而让事情更加的恶化!
同时去关注我们以前做的有哪些事情是相对有效的,我们是怎么做到的?然后继续去做。家长去学习,去成长,去接触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人,去拥有自己的新的圈子。
转化的过程可能会很漫长,并且中间会有好长一段时间的胶着状态,或者是反复的状态。稳住!稳住!稳住!稳是改变的定海神针!等到熬过去,一定会柳暗花明。
2018年7月3日,21点39分,刘友龙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