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教师一生大概只能走过这三个阶段——职初、骨干、卓越。在职初教师向骨干教师挺进的过程当中,好多老师在积累经验,但是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好像进入了瓶颈阶段,或者说“高原期”不能够再往前走了,少数老师能突围出来成为卓越教师,也有很多教师止步于骨干,直至退休也成不了卓越教师,其关键的原因在哪里?
一、选准方向
昨天我看见一位老师在微信群中感悟:教师要低头干活,还要抬头看方向,确实如此,譬如回家,方向错了,只能离家越来越远。对于教师来说正确的方向是什么?成为卓越教师。而在纷繁芜杂中,不少教师渐忘初心,把努力追求的方向定为:金钱,权力、名气。那就会在成为卓越教师的路上越离越远!
二、阅读蓄能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草叫做尖毛草,它被誉为草地之王,可是在最初的半年里,它几乎停止了生长,人们根本看不出它是草地之王,但是在雨水充沛的季节,它仿佛被施了魔法,两三天就涨到1.6米到2米的惊人高度。植物学家开始研究,发现尖毛草它一直在生长。它可以把自己的根部扎往大地深处28米之深,根深才能叶茂。阅读与一个教师来说是长根的事业,要想成为一个卓越教师,必须要根植于深厚的阅读。以我们每个人来说,没有太多机会参加各种各样高大上的培训。而阅读无疑是迈向名师门槛最低的途径。学校里经常有一些年轻教师,个人能力不错,学习力、思考力很强,分的工作做的也很好,很快能从同龄教师中脱颖而出,但走着就没有声音了,到了中年更泯然众人,为什么?因为职业初期你能不能冒出来,可能取决于你的灵气;职业中后期你能不能走远,关键看你的底气。很多教师不读书不学习,经常用自己的灵气,灵气用光的时候,底气不足,职业发展就会止步不前。而底气哪里来?底气、底蕴是用书堆出来的。除读专业书籍,读文字书籍,要读一些有思想类的书,要读一些有历史精神的书,读了这样的书,我们才能拉大自己的格局,才能从“小我”当中跳出来,获得持续往前走的动力!苏霍在巜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提到一位上公开课的历史老师让听者入迷,每一句话都有极大的感染力。而她这节课,现场准备只用15分钟,但实际准备了一辈子。怎么准备呢?每天不间断读书,理论知识数量上的增长,最终可以转化为质量。经常读书的老师,阅读的积淀悄然已成为他课堂中能力,所以他的每一句话都能感染学生,每一环节处理能能恰到好处,别人可以学她的教学方法,但学不来她在课堂中的人格魅力,情感、语言感染力,对学生智力训练的独特能力!这就是读书给的底气!
三、专注
专注是做学问的最好品质,凡是真正有成就的人,无不非常专注。抗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持续专注于教学研究,成就自己的品质。课堂、论文、编题、课程、班级管理选一个点作为专注深入研究,日久必然有积累,青灯孤影下,磨百遍才成一课的功力,翻万卷才成一题的精心,都是为走向卓越铺路!
四、学校的培养
教师成长的平台在学校,名校里名师较多,不是名师造就名校,更是名校成就名师!从学校层面上来说,当老师们成长遇到瓶颈时,考核、要求、逼迫他们成长,如果低目标,低要求,甚至放任自流,其实是对教师前途最大的伤害,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具备了完善的品行,不断的成长,才是学校给教师的真正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