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科学教材观:教材创新的根本课题
一般认为,在教育活动中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所选择出来的教育内容,作为教学时的材料,就是“教材”。教材的含义可以区分两种用法:一是同内容不加区别的场合,即囊括了内容含义的材料;二是同内容相区别的场合,像语文,具有容以区别的倾向,二数学却具有难以区别的倾向。
教材性质的把握大体可氛围三种视点:
通常按照学科分类来把握教材性质,但也未必有明确的界限。
按照学力或智能的要素来把握教材性质。
按照认知发展过程来把握教材的性质。
在现代教学论中对“教材”概念的界定突出了三个要素:“其一”,作为学生的知识体系所计划的事实、概念、法则、理论;其二,同知识紧密相关,有助于各种能力于熟练的系统掌握、心理作业与实践作业的各种步骤、作业方式与技术;其三,知识体系同能力体系的密切结合,奠定世界观之基础的、表现为信念的、政治的、世界观的道德的认识、观念及规范。
我国的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基于新的认识观确立了“三位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基于新的教学观倡导“三维世界”——教科书世界、网络世界、现实世界————的学习环境,为基础课程的基础开发展示里无限广阔的天地。
教材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与功能,是随着社会形式、教育体制的变化和学术文化的进展,以及教育研究的发展而历史地发生着变化的。
在教学实践中的“教教科书”,还是“用教科书教”,清晰地反映了“目的型教材观”和“手段型教材观”的歧异。在“教教科书”的场合,教材自身是教学目的的。这种教学往往容易陷入灌输式教学。“用教科书教”的场合,教材乃是作为学生的学习课题提示应当教授的事项(要素)时的手段或媒介。可以说,“用教科书教”正确地表达了教学过程中教材的性格与功能。
“用教科书教”还是“教教科书”是区分新旧教学的分水岭。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教科书)具有“学习资源”或“学材”的性质。现代教学论的研究表明,作为教材(教科书)的基本功能,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三大功能:为学习者选择并传递有价值的真实的信息与知识的“信息功能”;为学习者建构自身的知识、有助于其知识的系统化的“结构化功能”;为学习者提供合理的学习方法的“学习指导功能”。
日本教育学者强调教材设计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理:教材的典型性、教材的具体性和教材的集体性,不失为一种思路。
[if !supportLists]第一,[endif]教材首先必须反映教学内容的构成。
[if !supportLists]第二,[endif]尽管如此,倘若单纯地同儿童的生活连接,表层地罗列,并不是好教材。
[if !supportLists]第三,[endif]作为教材的再一个必要条件是,容易集纳多元见解、能够组织集体思维的教材。
从教材开发的视点看,优质教材应当是教育目标与儿童活动这两个契机相统一的“具有学习价值的材料”。大凡优质教材应当囊括三种素材:
侧重学习体验的素材、侧重基本概念的素材、发挥信息媒体特性的素材。
我们追寻的基础教育教材,决不是单纯的教师和学生展开对话诠释的文本,它也是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主动建构新的知识的基石,同时也是引导学生审视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实,积极参与自然探究、社会探究和自我探究的指引。
“教学评价”议
通过教学活动客观地把握学生了哪些变化,以便最大限度地求得教育效果,这就是教学评价的本质。
教学评价有种种不同的类型。一般说来可分四类,一是在教学之前进行的“诊断性评价”。二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形成性评价”,三是教学结束时进行的“中介性评价”;四是来自外部的评价——“外在性评价”。
管理、运营目的——学校的教学活动主要以班一组为单位展开。为此主要实施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教学目的——-旨在改进教学的评价。可以实施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中介性评价。
调查研究的目的——这是就某一种教学活动的成果,大都实施外在性评价。
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第一,评价的首要目的是监控学生的学习。第二,考试本身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经验。测验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促进知识巩固的手段。第三,如前所述,考试本身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激发动机的功能。
教育心理研究表明,频繁地进行小测验可以显著地促进班级教学。第四,学生从来自外部的评价可以学到应当怎样看待自己的学习成果,这种自我评价在学生毕业后尤为重要。这也是学生羊城“终身学习能力”的长期目标之一。
从有利于教师的教学的角度看,第一,测量与评价可以成为教师教学努力达到何种效率的一种最基本的反馈。第二,验证课程假设,并使之精致化。第三,测量与评价有利于辅导及教学方法的个别性。能倾、成就、动机作用、个性、态度、兴趣等和系统测定与评价,是教学个别化和个别辅导所必需的。缺乏这类信息,就难以作出年级分配、分组、教学进度、升级、教学的选择、学业上及职业的目标等等相应对策的作业。
从“评价”的意义或操作的角度看,可以把“评价”划分为如下四类:
第一类,实态把握。第二类,“测定”。第三类,狭义的“评价”。第四类,鉴定。
现行的评价方式从本质上扭曲了学校教育,考试与评价成为诸恶之源。第一,现行的评价方式往往以记忆与理解为中心。牺牲了学生真正的成长与发展。第二,现行的评价方式主要以纸笔测验的分数为依据。丧失了进一步推进学生成长发展的教育性的作用,对学生乃至教师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第三,颠倒了教育目的与评价手段之间的关系。不是为了教学二评价,而是为了评价而教学。
合理适度的评价,不仅旨在监控学习并激发学习动机,而且对于设定批判性、独创性思维所必须的标准也是必要的。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对照自身的潜能,对照集体的标准,了解自己获得了哪些进步,这样才能获得改进学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