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民谣,源于“民谣与诗”,起初只是偶尔翻看,里面会介绍一些感人的民谣故事、一些民谣歌手、一些或小众或已经走红的民谣歌曲。我只是偶尔看看,然后慢慢在里面遇上了宋冬野、李志、赵雷、五条人、好妹妹乐队、程璧、陈粒……然而我听得最多的是宋冬野,其他的只是挑拣一两首特别喜爱的听听。
宋冬野拥有一大批拥趸,自然我也对那个抱着吉他,撕着沙哑的声线的胖子,有几分好感,我始终觉得,他抱着吉他,那种热望、沉醉的表情,谁看到了,都会失去抵抗力。何况,那一首首唱出来的民谣,那是一个个悲伤的故事,文艺的内心遇上带着浓烈或乡愁或难以名状气息的曲调,仿佛我们都遇上了莉莉安,遇上了那个抱着盒子的姑娘……
虽然,我听的民谣不多,但我尤其爱听关于民谣的故事,因为这些故事单纯、热烈,无法掺杂,无论是年少的忧郁、多愁善感,还是漂泊异乡的流离与凋零,民谣都会成为这些故事里的一段隐秘的主线,她超越了一切,年龄、地域和时间。
因此,当我拿到易小婉的《现在我有多爱民谣,过去我就有多爱你》时,爱不释手,一下读完了其中大部分的故事。易小婉的笔调,清新、干净,读她的故事,有点读安妮宝贝的味道,但她的故事更加单纯,也更加单一,所有的故事都与民谣有关,自己的、别人的,或多或少,都能跟民谣扯上关系,这不是刻意而为,而是一个热爱民谣的女孩所经历的故事。
书中的大部分故事都和爱情有关,而且最后的结局大都也是以离开和悲剧结尾。但读出来,却并没有悲伤的意味,有的的记忆里的温暖、感动如斯。诚然,我爱这些故事,其实,我原本对这些清新的故事并不感冒,然而,我现在却爱上了这些故事。一部分原因是易小婉的文笔,清新淡雅,带着真挚而热烈的感情倾吐的文字,往往有一种深深的感染力,而我就是被那个深沉感染的人。
另外的原因是,我羡慕甚至有几分向往,那些因为某一个共同爱好,义无反顾,无所顾忌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相遇和爱情本身就是一个如民谣般的故事,现实与故事互文,每每读起来都能令人唏嘘长叹。想想亦是如此,当生活中充斥着功利主义,身边都是精致的人的时候,我们便会越发渴望读到这样的故事,当作是抵抗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寄托,生活在别处,其实都是令人向往的乌托邦。
如果你被曾经有那么一刻或是一瞬间,渴望过诗和远方,我想你都应该试着去听一听民谣,在无眠而深沉的夜里,一个人,挂着耳机,静静的听,这才符合民谣的气质,它是属于黑夜,属于孤独。当然,如果你也跟我一样,并不了解很多的民谣故事,也不知道太多的民谣歌手,那你可以买一本易小婉的《现在我有多爱民谣,过去我就有多爱你》,让她从故事里,带着你去按图索骥,你会发现,在故事中相逢的,还有那些曾经连接着这些故事的民谣歌手、民谣歌曲,他们才是这些故事里的主角,让每一个故事里的人,都因他们而欲罢不能。
几年前,这样一篇文章《这些年,有多少人从周杰伦到陈奕迅》,传遍了人人网、QQ空间,说的正是我们这一代人,如今,我们大都已经跨入社会,偶尔会听周杰伦,都是对着网易云音乐,看评论里一段段的回忆。感受过生活的遍体鳞伤和爱情的分分合合,我们念叨的不再是“……一起长大的约定 / 那样清晰 打过勾的我相信 / 说好要一起旅行 / 是你如今 / 唯一坚持的任性……”
我们开始对那样的歌曲感同身受:……一生一世等一天需要代价 / 谁都只得那双手/ 靠拥抱亦难任你拥有 / 要拥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 / 曾沿着雪路浪游 / 为何为好事泪流/谁能凭爱意要富士山私有……
……你可知道你的名字解释了我的一生 / 碎了满天的往事如烟与世无争/ 当你装满行李 / 回到故乡/ 我的余生却再也没有北方……
如果你也一样喜爱这些歌曲,那你也会跟我一样对《现在我有多爱民谣,过去我就有多爱你》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