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6年,见识过形形色色的创业者,失败者甚多,成功者少少。
在众多创业失败者中,有一种失败者令我颇为惊讶感慨。
他们失败的原因不是知道的太少,反而是懂得太多。
过高的认知水平,极大限度地影响着他们对创业这件事的决断和拿到理想结果的速度。
01
创业不是我要什么,而是“市场要什么”。
“你好,这是我们公司最近新推出的理赔计划,挺好的要不要给你介绍一下?”
收到这条信息的时候,我着实惊讶了一番。
等我回过神来再看的时候,想起了他是曾经跟我沟通的一个985金融硕士。
一番深聊过后,我才知道原来他辛苦积累的300W初始财富,因为创业已经全部亏光了,迫不得已之下只能重新出来打工。
期间他的一句总结让我深有感触:“我太想当然了,我以为这样能赚钱的。”
他说:我本以为凭我的认知、人脉资源,创业应该很简单的。要是没有那么盲目的自信,我也不至于混成如今这样。
我认识的很多高认知创业者,特别容易陷入一个怪圈“想的多做的少”。
他们大多会在脑海里预设N种创业时会碰到的困难,并且一定要有N+1种完美的解决方案来应对这些“未来麻烦”。
但实际上,这些人所设想出来的大部分问题,大多不切实际。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压根不会遇到。
比如我自己创业的时候,从来不会把所有的事情做到面面俱到。我只要保证大方向是正确的,然后带着团队死磕目标,干就完事了。
创业,最忌讳把自己关在“黑屋子”里,一拍脑袋想出一个想法。
当一个创业者什么时候能够把想问题和做事情所花费的时间调换,那他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想全是问题,做才有答案。
我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创业也是一样,你靠近市场,那你才能玩赚市场。
躬身入局,才是最好的解药。
02
找到市场的痛点,而不是“伪痛点”。
很多高认知创业者错误地认为,认知越高维越好、越深刻越好、越接近完善越容易成功。
因此常把书中的知识、别人的经验奉为圭臬。但从书中获得知识和实战中得到的知识往往是两种东西。
为什么那么多高认知创业者打造出来的所谓“高科技”、“强专业”产品无人问津?
因为这压根就不是市场的痛点。
创业最核心的是找到用户的需求,并提供能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or方案。
与其想着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认知,不如把时间花在深入用户和市场上。
或许你在你的领域是一个专业天花板。但是对于用户来说,需要的仅仅是你1%的知识。
如果你还在纠结是否需要完美提升你的认知后再去行动,不如先去做出一个最小MVP,然后投入市场去迅速做验证。
随着你的产品不断地迭代升级,你的认知也就越来越深入,你对市场痛点的把握也就越来越精准。
至于怎么验证自己的产品能够解决市场的痛点,满足客户的需求?
可以参照以下5个维度判断。
1、使用频率:用户需要高频、长时间使用产品或服务来获得某种满足(重复性刺激)。
2、需求强度:用户需要使用产品或服务,才能来获得某种满足(反之就会陷入非舒适区,自卑、恐慌、失败等);
3、解决难度:产品的痛点能否解决,难度有多大;
4、市场容量:满足大众化需求还是小众化需求,受众人群有多大,付费能力。
5、市场环境:产品或服务是否符合当前市场环境,不可过于超前或落后(太超前市场无法消化,太落后没有价值)。
03
想赚钱,需要用户在做选择时能“看”到你。
我认识的很多创业者,都有一种古代读书人自命不凡的“清高”。
看到别人的产品卖地很好,一打听发现对方用了很多的营销手段。
于是表面不屑的摆了摆手“我的产品世界最好,我不需要营销”,另一方面内心却暗暗急躁“第二个季度,怎么营收又下降了。”
但是创业从来不是一件“单纯”的事。它需要从资金、产品、技术、运营、营销的每一个环节中,争取最大的成功概率。
如果要面子就能赚钱,那我应该是这个世界最穷的人了。
身为创业者,一定要做好营销、要讲好故事、讲好你产品的亮点。能够为别人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并且你要反复的重复去讲。
比如我自己,今年的目标就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内容生产奶牛。
有人会问我,为什么作为一个创始人,还要出来拍东西、出来直播?
因为一个产品或者说一家公司能够持续赚钱,一定是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亦或者是为社会创造了价值。
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作为一个创始人,必须通过各种对外的渠道不断地去展现你的价值。
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看到你,让客户在做选择的时候,把你列入他的“选择清单”里。
甚至到最后不是你去找客户,而是客户慕名而来希望你能帮他们解决问题。
写在最后。
都2022 年,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为自己地认知升级买单,不要再高傲地当「高认知的穷人」了。
有钱人之所以有钱,不仅仅是他们一直在提升自己的认知,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如何将自己的认知变现。
- End -
在创业赚钱这件事上
有一个具备商业思维的领路人带领
与独自摸索
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本文关键词:【创业】【赚钱】【商业思维】【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