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和儿子出去玩了几天,今天回来,我带着小女和侄儿、小侄女到高铁站接他们父子!
老公电话说马上出站口,让我在外面等着,我把车停在了出站口的一边,保安走过来了我微笑着点着头说:不好意思,我们马上走……保安问:人出来了吗?我说:快了,马上!保安走了,感恩保安让暂时停在这儿,看来好好说话就是好处多……
孩子们下了车欢天喜地你一眼我一语地说着笑着!我盯着出站口。
他们父子出来了,儿子依然带着帽子和防晒袖头,拉着箱子!爸爸提着两盒点心!可能是累了,都耷拉着脑袋,似乎脸也拉的老长!他们也看到了我,朝这边走来,儿子似乎嘴里嘟囔着什么!这孩子最近老是会小嘟囔了……随着越来越近的距离,我问孩子:儿子说的什么呀?
儿子似乎愤怒了,眼睛愣着,一副不屑一顾的表情:俺爸磕碜人里很!
“咋了,儿子?”
“俺爸烦人里很,到了裤子点,给人家说着我的腿粗……说着眼圈红红的!
我知道有问题了,没有吭声!
在吃饭的路上,似乎孩子有意和老爸顶撞。老爷说的话就不在意,而是老爸几乎说一句就要或大声或小声的顶撞一句!老公也是一直阴着脸,不多说话!只有老爷在兴高采烈地分享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游览胜地……
在找饭店路上老爷去了那辆车,刚上车,老公憋不住了:xxx,你老爷不在,我说说你,………感恩给孩子留面子,在没有外人时教育儿子,儿子不吭声,不搭理他!
吃完饭,上车时,就剩下我和老公。我问他:咋回事?老公也义愤填膺:咱孩儿自私里很……干啥都以自我为中心……这样不行……你情惯他了,看看惯个啥路数……
我在问他因为啥,他不但没有说,反倒矛头指向了我,我有点来气:孩子是我自己教育的?人家说养不教父之过,没听说过母之过的!人家还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再回忆以前我曾经认为他太自私怀疑过他的人品……但是我没吭声,出门在外我不想闹别扭!
本来是我们等他俩回来一起去走亲戚去的,结果不知是情绪原因还是要看的人不在家或是在外没有家里舒服,结果连商量和我们大家一下都没有,就直接掉头回舞钢了!好吧,大中午的午睡时间回去就回去吧!可刚上高速他就瞌睡让我开车。我真是气不打一出来,无奈孩子在一旁我只好硬着头皮开。孩子们都睡了,他打着呼噜睡了一觉问我:你瞌睡不瞌睡?我不搭理他,他还问:瞌睡了我开会儿?我还不应声!一会儿说进收费站吧,我开会儿!我就是不理他……给他难看,让他反思!
顺利到了家,孩子还是没有笑脸,也困了。一头倒在床上!我让孩子给爷爷奶奶打招呼他也不听,随他去吧!过一会儿再说!
爸爸和儿子躺在一张床上。这时孩子的情绪好多了,我开始我的要想结果变就得方法变原则。我坐在床尾,摸着孩子笑盈盈地说:儿子,给妈妈说说爸爸是咋对别人说你腿粗的……
儿子一听又来劲了:到了裤子店里,他对服务员说我腿粗,穿不成牛仔裤……服务员还笑我……
我拉下来脸对着旁边的爸爸说:也就是,孩子大了,还说话不分场合!孩子多没面子!
“爸爸都说你五六次?”
“烦死了,他看的衣服可年轻根本就不适合他的年龄,我都没直接说他,就说他不适合这种类型!……”
“就是,还没孩子说话有水平,以后要注意啊!听见了没有”
一旁的爸爸不好意思了,试图要反驳,立即被儿子批回去了!我在一旁笑!
我又对孩子说:昨天我也对你舅舅说他腿粗,你随他……
儿子极力争辩:你是对我舅说的,他是对外人说的,一样吗……说着又委屈地挤了几滴眼泪!
我也符合着:是的,你说的有道理!爸爸是好心,说的也是事实是不是?
孩子点点头,“但是场合不对是吗?”孩子又点点头!
“我给你讲个前天爸爸给爷爷买鞋的事情吧,……”讲着讲着孩子破涕为笑了!我们一起分析:爸爸是好心,也是孝顺。结果没顾及爷爷的感受买了不适合爷爷的鞋。爷爷很不满意!爸爸很委屈,说爷爷难打发,结果换了一身自己平时都不舍买的一身新衣服,又78元买了爷爷满意的鞋!……爸爸是不是也是只占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了?谁都不满意,自己又痛苦!
儿子不住地点头,一旁的爸爸也有羞愧之色。我又问:这是件大事还是小事?
儿子还在别扭:大事……
我趁热打铁:你和爸爸都在,我虽然不是专家,但是我知道儿子和父亲最近,关系处不好,出去人际关系就会有问题!儿子你有没有想过爸爸做的你不满意,你向他表达了吗?
“我懒得理他……”
“那就是你的问题了,你可以向他一致性表达,既不委屈自己,又让爸爸心甘情愿接受,还顾及到当时的情景……”
“他都没顾及情景……”
“是呀,你的生闷气,是不是也委屈了自己,而爸爸也不知道咋回事是不是?”
儿子又点头!
你可以说“爸爸,你当着外人说我的腿粗,我可不舒服!你可不可以不那样做?我相信你爸爸这样智慧肯定会改的”
儿子不做声,似乎认同了!我又说:这也是妈妈才学会的,可不容易!但是很好用!你不说压抑自己会伤害自己,说得不好会伤害别人。所以三放都要兼顾哟!你在家是这样,在外妈妈也希望你学会表达……
儿子开始不住点头!爸爸在一边大彻大悟,禁不住用手做了个打枪的动作,对着孩子!
我又一次做了他们父子之间的纽带!我用改变观点改变了事情的处理方法,用故事的方法剖析了事情的真相:爸爸的做法不妥,但是用心是好的!结果用一致性表达父子消除彼此的误解!同时用教育孩子爸爸旁听的同时让他有些自省:孩子其实很简单,一个小问题没必要上升到是谁的过错的高度!一石多鸟!哈哈哈 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