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去参加了演讲线下分享,主题是“逻辑思维”,分享罗胖现象看法或逻辑思维的收获,是个公益活动,举办地在杭州图书馆,虽然远了点,但毕竟新馆,环境很不错,比浙图好。
由于是免费活动,只要有意愿就可以来参加。感觉到场的,大多演讲经验比较少(包括我自己),有些甚至表达了沟通能力的欠缺和需求。
整个活动中跑题比较严重
本来是分享逻辑思维,但有人分享刚入职场的困惑,有些人分享生活体验“美好的一天:三八妇女节”,有人分享了爱、信仰。主持人没有提醒,估计是看到很少人分享这个话题,就知道准备的人少,索性就不再限制了,但是会在每个人演讲结束后,给出评价和建议,从选题,演讲稿的结构,表达等等,感觉的出来,主持人很有经验。
我是有准备这个话题的。周六的活动,周五的晚上就开始思考,回顾自己从喜马拉雅听逻辑思维音频到得到学习的2个多月时间内的感悟和进步。演讲的最后分享了写作给我带来的体会和变化,同时给我们的007践行打了广告,没想到结束后至少有6、7个人来问是什么群,我当然是分享了谭杰的公众号给他们^ ^。 而且很多人都表示我的分享是最有逻辑的,真的很意外,也很开心。
收获:
事先认真准备是很有必要的,毕竟我演讲经验少,肯定会怯场,但准备之后有备而来比赤手空拳上场有底气多了。去参加演讲就比过了很多人,如果敢上台演讲又比过了一部分人,如果事先再认真准备还能比过了一些人。这不就是落后的概念么?
另外还接触到2个演讲方面比我厉害很多的人,还加了微信。
1. 主持人:主持人会分别总结演讲者的发言,总结的很到位,建议也很中肯。
主持人反复提醒大家要注意多讲故事:一段演讲结束了,能让人记住的不是逻辑而是故事。
我很赞同,故事中的情感比道理更能说服人。
2. 一个幼师工作者,是个美女。活动第二部分是分小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总结小组讨论。我们这个小组由她来总结的,在讨论的40分钟内,收集整理,最后在台上分享了一个很完整演讲,很厉害。而且她看问题角度很独特,思路清晰,找的点很到位,不是在泛泛而谈,没有重点。
她分享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讨论是求同存异的过程,我们追求求同,但现实往往是存异的情况更多,如何在存异的情况下沟通、合作,这才是我们讨论的意义和价值。
改进:
1. 多向牛人请教,在整个会场,主持人也就是活动的发起者,对演讲最有经验的,要多咨询他的建议。
2. 自己演讲做的太少了,太紧张了,语速有点快,后半段都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写作和演讲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演讲站在台前,你的语速,表情,神态,跟观众的眼神交流都是要练习和学习的。当然这些只是外在的,真正重要的还是内容,只有内容有价值或者有趣,才算是成功的“分享”,然后在加上一些外在的表现,才有可能是成功的“演讲”,而这是要通过写作来不停打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