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来无锡之前,以前在常州打工,知道无锡就在常州的下一站,但是只是靠猜。
来无锡的时候,是那年的春天,走过了很多地方,也没有一个稳定的打工场所,一直这里漂漂,那里漂漂,没有人带根本不知道怎么样在城里生存。
初到无锡,是从家里坐中巴车到铜陵,从铜陵坐28元的火车到无锡,要坐六个多小时的火车,第一次来看什么都新鲜,每个城市都不一样。
当时是住在凤墙路五河新村对面的矮房子里,那是一幢普通的民房前面是门面房,后面是两层的小楼,每一家也只有一间,但是前到后会有好几间的样子,那时候都是这样,就算是现在,也还有民房是这样的。
我们住的地方是门面房的一半,隔起来的另一半是我们老板住的,说起这个老板,也是我们村上的亲戚,人很小气,但是就是不会拖工资,你要是回家了,头天说好了,第二天会一分不少地结账,人要看到别人的好处,那个时候能做到这样的人不是很多,到处都有欠工资的,不像现在。
老板手下有好几个都是我们村上的,也有老板自己的舅子,也跟我们一起干活,但是我们不比他舅子的工资低,因为,我们这些非直接亲戚,干活会很努力。而且我们经常住在工地上,其实也不是什么多大的工地,只不过是要装修的别人的家里,白天干活,晚上就睡在那里,到那里都是用脚踩的三轮车拖工具,自行车为主。
吃的菜品,一个菜是主流,很少有两个菜的,如果在老板家里吃的话,会有两三个菜,也会有油面筋吃的,那个时候,只有老板的儿子才可以吃面筋到饱,我们这些人只能吃一个,有时候人多,可能一个也不一定能吃到。
这还不是主要的,还有更为主要的事情,是饭,有时候,第一餐吃不了,第二餐吃也没事情,可是,这个老板娘,也就是我们村上的一个姐姐,扣门到什么地步呢,她会把剩下的饭放在稀饭里煮,再三餐的时候,会把吃剩的稀饭放在干饭里煮。这种事情,是先来的小伙伴们说的,我来的时候,虽然经常吃剩饭什么的,这种状况已经改善了。
因为一家有三四个小伙伴在做,都是包工包料的多,老板自己不做活,有信任的大师傅带着做,老板有时候几天也不去工地,如果路近的话,他会每天都去工地的,有很多的房主会买点心来吃,老板是经常算好时间来的,这样晚饭就可以少吃点,另外也显得老板每天都在工地上,房主也很放心。
一般的人家装修工期都会要两三个月的,和现在的装修工艺不一样,另外材料也和现在的不一样。也有的房子面积小的,装修时间也就会少很多。
那会儿还没有手机,就连老板也只有传呼机,别人一打他的传呼机,他就跑去公用电话去回电话。我们这些打工的就更加没有了,别说手机了,就算是到当时的商业大厦去看手机,也只能看看而已,要几千块呢,当时那可是半年的工资,有 打一年的工资。没有几个人舍得买,用也是大问题,双向收费,嘿嘿嘿嘿。
也没有时间出来玩,也只有偶尔的休息,就喜欢到中山路上的新华书店里去看书,平时的晚上就喜欢买杨子晚报看看,生活很简单,干活吃饭睡觉三步曲。有老婆的也是过的单身的日子,挣钱要紧呀,怎么办呢。
那些年,无锡还没有建设高架路,地面路,特别是312国道上,那个车子太多了,而且是大车多,还没有建设沪宁高速,总之路上也脏乱差,经常堵车。
运河上也还没有几座桥,有时候要到河对岸去,要绕过很远的路。大街上是以自行车为主,也已经有了一些冒烟和车子,是烧油的机车,不算是摩托更不是电瓶车。一到上坡的时候,前面就看不见人了,烟特大。
也知道无锡有很多景点,可是没有时间去玩,也没有钱去玩,从报纸上了解到华西村,但是根本舍不得那几块车费钱,也想去看看人家是怎么样发财的,可是只停留在想像中。
那会儿,还没有几个外地人在无锡买房子,就算是我们的老板,房东说三万块把我们租的房子卖给他,他都嫌贵,没有人想在外面买房子,在老家 建房子,是那个时候人的梦想。当时我们老板已经有十多万块钱了,在当时,我们都觉得已经是天文数字了,国为我们一天才十几块钱,十几万是什么概念。
果然是贫穷限制了想像力。从来没有想到要在城里买房子,在我们稍早一些的时候,农村里的人在城里买户口都要花好几千块,只有有钱的人家把户口买到了城里,就算是有点钱,还要找关系才能买的到户口。
看到别人开汽车,更加羡慕的不得了,心想我们这辈子也不知道还能不能买得起汽车。
当时挣 点钱还不够养家糊口的,孩子小,家里穷,难以想像的事情,谈什么买房子,买车。
就连回老家,就只算好了,坐28块钱的火车,在当时已经 是便捷的,也算便宜的了。
而如今这些当年的小伙伴们都已经买房买车了,也有个把人由于自己的原因没有买房子,也不是买不起,只是错过了一个上车的机会,这两年买房子确实是相当的难了。
老的房子政策不允许贷款了,要贷款也只能公积金贷款,而且金额不准太多,种 种限制了,还有必须交社保丙年以上,不过,这个还不是硬性的,说是补交个税单也就可以了,但是是公积金必须要交满六个月才可以申请贷款。还有老房子贷款也还可以商贷,但是必须房子的年龄不能太久,而且首付比例要提高不少,这些都限制了外地人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