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钝感力➡️失意忘形最可怕
2249次播放 2016-10-24
钝感,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的时候,我发现自己长时间向往却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心理状态终于找到了贴切的词语。我是一个极其敏感而又感性的人,读了这本书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是自我拯救的途径。
渡边淳一在书中写道:“钝感”相对敏感而言,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过于敏感往往就容易受到伤害,而钝感虽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却能让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烦恼,不会气馁,有着乐观的生活态度,钝感力恰似一种不让自己受伤的力量,会自己调节自己的力量。在各自世界里取得成功的人士,其内心深处一定隐藏着一种绝妙的钝感力。
他认为:我们的社会是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维系的。在当前竞争极为激烈、几乎临近崩溃边线的社会氛围中,现代人待人处事常常过于敏感,容易走极端,因而也容易受到伤害或伤害到他人。钝感力使我们在应对各种事情的过程中,不会使自律神经变得紧张或反应过度,从而一直保持良好的心态,易于同他人和周边的环境和谐相处,求得生存和成功的一种能力。我的心态一直不好,越是重要的情形我越是紧张,从而发挥不出该有的水平和风度,导致我失去了很多东西。学校,爱情,友情等等。
渡边淳一先生深受到钝感力的恩赐是令他终身受益的。即便是他成名以后,对于必须不断面对新人的超越,保持健康、保持读者对他永久的兴趣、避免被市场无情的淘汰,靠着这些钝感力,能做到从容不迫,应付自如,然后化险为夷。渡边淳一曾目睹了不少身边的精英,由于太过敏感,太脆弱、太强的自尊心而放弃了对理想的追求,甚至放弃了对生命的追求。这是一件十分令人惋惜的事,这既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损失。有时我也不得不承认,到目前为止我的人生,还远远没有达到我应该有的幸福和高度,是个悲剧,好在我现在还可以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有挽救的余地。
这本书读起来很轻松,但是带来的思考很多也很费心智。
他用自己的经历举例,用身边的平常人来举例,这本身也告诉我们,钝感力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不可缺少的,都应该或多或少具备的一种素质。相反,如果用大人物来举例,可能会让不少人觉得遥不可及,是和自己平庸生活不相干的事情了。作者是学医出身的,自然少不了从生理的角度来解释钝感的好处,比如说紧张的时候,由于神经的作用,人的肠胃系统就会出问题。这一观点作为同是学医的我是相当赞成的,而且深有体会。人一旦太过于紧张、忧虑、着急、愤怒,那他周身的各个器官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心理也会受到伤害。这点我之前就一直都知道,情绪和心理状态和生理上的健康的关系比人们一般认为的要多得多。所以我认为学习心理学,医学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但书中并没有详细地解释钝感,只是“我们举个例子先”,用浅显的举例来说明钝感。不知道为什么,我并不是很赞同他的看法。或许说,我觉得他为钝感的伸张正义也许只是敏感的修正。
他想表达的钝感,远不只是敏感的反义词,而是一种更深邃的与敏感而结合的为人处世。也许是写论文写多了,讲话喜欢罗列,讲出一二三大点,再讲一二三小点,恨不得像政治书一样黑体加粗,宋体,楷体以示区别。
但是我也认为敏感是一个人强大,进化的标志,包括感情上的敏感,和痛觉以及各种感觉的敏感。我们应该锻炼的是非凡的取舍能力,一件事情的发生有很多原因,细枝末节也许就下一刻就会成为主导力。我们要有毒辣的眼神,摒除掉路人甲乙丙丁,抓住主犯痛下其手,把如癌细胞般肆虐的诱因赶尽杀绝。如果迟钝了,我们就死了。脆弱,大半是源于我们心理的动力不足,没有信心,没有目标之类的。这和敏感没有关系,序中说:“一个人谨小慎微,凡事看得过重的自寻烦恼的时代,已经宣告终结了。”我觉得,谨小慎微大可以继续保持,不过只是在思考阶段而不是动手阶段。其余的,终结就终结吧。 钝感是伪装的一种。男追女的技巧渡边淳一解释得很到位,要死皮赖脸锲而不舍。对人好一时易,对人好一世难,再钝的女人都能感动的,何况“漂亮的女人”情商一般都不低。顺便说一句,追人还是靠感情的冲动好,靠技巧怕是不太保险,万一嗅出点不良的味道,猎物也会绝地大反攻的。进了女生的房间,明明很乱也要表示平静,这不是真的钝,也许从这一刻男生就开始嫌弃女生了,但依旧说,挺好的。这是成熟伪装出来的迟钝。很多女生喜欢外冷内热的男生,沉默老实,举止有礼,思想深邃,激情热血,冷静与冲动并存,技巧与天分齐平。
弗洛伊德和渡边淳一的想法,我似乎天生就理解,在阅读他们的思想的时候,我是理所当然的接受和懂得的。当然这和我非凡的理解能力,敏锐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也有关。或许这要生活水平和学识达到一定高度才能体会到。我很幸运我出身于一个富庶之家,同时也是书香门第,良好的教育和条件发挥了我的不平凡。少年时是锋芒毕露,现在的我更趋于老子般的“如龙”,多变,享受各种情绪和性体验带来的思考。这或许也是一种钝感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