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播过度,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社会,心智成为了商业竞争的终极战场。
一:在商业发展历史中一共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工厂阶段,在工厂阶段的特点是“供不应求”。物质匮乏,企业不愁没有销路,竞争基本处于“工厂生产什么,顾客就买什么”的工厂时代,企业的竞争核心地点在——工厂,企业只要开足马力进行生产。最为代表的是福特汽车总裁说过一句话:不管顾客需要什么颜色的汽车,我只有一种颜色——黑色。
第二阶段:市场阶段,在这阶段的特点是”供需平衡“。由于技术的进步,科学的管理,生产率得到提升,企业之间的竞争战场由工厂转移到市场,经销商成为主导竞争的重要因素——得渠道者得天下。在这阶段企业的重心在抢占市场空白和争夺渠道资源上。
第三阶段:心智阶段,在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供大于求“。在媒介的爆炸和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进入”信息时代“,人们的注意力稀缺,技术的发展,商业的发展推动了产品的极大丰富,产品的数量急剧的增加,消费者可以选择的数量增加,市场上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之间的竞争战场由市场转移到消费者的心智。在这个传播过度的时代,企业必须要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占有一个位置。企业能否抢占”心智资源“,占据有利的”消费者心智地位“成为企业间竞争的关键因素。
二:定位本质是消费者心智中的已有认知或者说心智模式当成现实来接受,重构这些认知,以便在消费者心智中确立想要的位置。
人们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关于我们自己、别人、组织以及周围世界每个层面的假设 、形象和故事,这些假设、形象和故事深植入我们心中,并深受习惯思维、定式思维、已有认知的局限。我们的心智模式不仅决定我们如何认知周围世界,并影响我们如何采取行动。两个具有不同心智模式的人观察相同的事件,会有不同的描述,这是因为他们看到的重点不同,认知就是事实。
定位理论指出:”想要在这个传播过度的社会中取得成功,企业必须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占有一个位置。这个位置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还需要考虑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简单来说就是“如何让你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