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我与地坛》这本书,你会发现史铁生先生的文字有一种包容、安宁的力量。尤其当你孤单一人、迷茫不知所措、感到悲伤的时候,你再看他的文字,会不知不觉被他所吸引。你好像就看见了那个地坛,你看到了书中的那对老夫妻,那个唱歌的青年,还有那对兄妹。你似乎在体验着那种过客,也在观察着别人的生活。最开始你读的时候可能有一些压抑,到最后你就会突然明白那只是对生命本质的一种淡然。
伟大的作品往往都是作者本身的一部成长记录史,来源于生活,却也高于生活。千千万万的苦难突然降落到一个年少方刚的少年身上,仅仅让我们从最远的旁观者角度,就顿觉深深的绝望。可在史铁生的命运里,来了一场超成功的反转。他将自己浓缩并逃离到一个古老的地坛,从此开始了心灵最深处的共鸣。有时候他也会烦躁,甚至厌恶这个充满恶意的世界,但他仍对这个世界抱有无法我们都无法想象的感念。当地坛成为他内心的治愈良药,越来越成为他心底的依靠,无不在引导着他以一种更乐观地姿态活着,再去坦然地面对磨难和死亡。
史铁生先生他在书本讲述了自己不止一次想要死亡,在最狂妄的年龄时失去了自己行走的权利,没有人会淡定自如,他最后却是在自己的心和母亲的爱里坚持了下来,你渐渐会发现,那个地坛,其实就像是他在感到难过迷茫的时候,一个精神寄托,他在那里沉静,在那里感受天地。他强烈的心境变化却也正是发生在这个地坛里,他在那里去默坐,去思考、去窥探自己的心魂。正是这种思考让他有了活下去的精神力量。
一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其实也早已远远超过我们成千上万倍,我们总会恐惧着日常琐事,更害怕着人从一出生就要去思考的关于“死亡”,以及“人为什么要活着”的问题。而母亲也是他能继续选择活下去的重要原因。
母亲对他的爱,是那样温柔细长,小心翼翼,让我在读书的时候不禁落泪。母亲是一个读出来心都会变得柔软的词。作为一个母亲,自己的孩子遭受了如此令人悲痛的事,她唯一能做的只是希望孩子能够活下去,只要这样就够了。
人生的长路上,总是有人在替你操劳,就像“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母亲往往就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道光,即使再黑暗的夜,我们还是脱离不了到达彼岸的方向,所以千万“别学着跟母亲倔强”。
作为一个无数次想要求死的残疾人,史铁生用他一生的思考告诉我们,生命中有许多遭遇与悲哀世人是无能为力的,“我们不能指望没有困境,可我们能够不让困境扭曲我的智慧。我们也可以认真地和这个世界交谈,可以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并且最终得到人生救赎的机会。”
最后,也希望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地坛吧,一个伤心郁闷难过的时候可以自我排解的地方。当然,其实地坛也不是说具体的某个地方,而是当你有情绪,当你轨迹混乱的时候,让你能够沉下心来,静静地思考目前的状态,调整好状态,时刻保持初心,然后再继续往前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