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天,从上午到傍晚,我的状态就是坐在电脑前,手里拿着手机,一边翻阅查找聊天记录,一边在电脑上记录本周的作业雨情况。通过亲身体会“七夕班”首月值月生第一周的工作,我有了很多的感悟。
一、第一周作业雨+点评雨的发布
作业雨前一天,我在群里发布了这样一条微信:
这条微信,班班说我为自己设了太多的坑,但可能是我对“七夕班”的情感比较深,所以坑多也就坑多了。我来解释一下,以上消息对值月生工作有以下三点要求:
1.在早上和晚上的07:07,分别统计班内最先发作业的三名战友。(这个很容易,划到当前时间段,截屏就好)
2.统计班内点评文章超过7篇的战友。
3.统计被点赞数超过7个的文章。
二、作业雨+点评雨的统计过程
接下来就是为期两天的作业雨及点赞雨啦,战友们热情满满,发了上千条微信,我作为“七夕班”的首月值月生,看到第一周就有如此好的互动,虽然因为刚工作非常忙乱而没时间多互动,心里却是非常高兴的。然而,当我开始统计作业,才发现自己心里的美滋滋变成了苦哈哈。
1.关于发布文章的统计
刚开始统计,我还自作聪明地在系统内查找每篇文章,然后再按照班班给的EXCEL把每个作者的文章题目打在上面,希冀在本月值月结束后给每个人一份属于自己的九月作业回忆。
2.关于点赞数量的统计
统计的第二项,是关于战友为其他战友点赞数量的统计,这一项我本来也以为会相对容易,因为微信群里面有一个功能可以按照群成员查找聊天记录。
但是,我忘记了我虽然在奖励和点评内容上做了要求,但是点评的形式并未要求。因此我在看每个人的聊天记录时,对于一些@别人的,有些还要点开看看是点评还是普通聊天。
况且有的人还没有改群成员名称,所以无论是编号还是统计的人名都没有办法找到具体的某个人,还需要标注下来,在翻看全部聊天记录的时候寻找蛛丝马迹。
3.关于最佳文章的统计
这部分内容的统计就纯靠翻看聊天记录,在excel上从1叠加,每多一篇,就在上面补充做加法。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最耗费时间的。
三、反思
1.不懂未雨绸缪,必然事倍功半
我在发布作业雨和点赞雨要求时,只思考到了如何调动大家积极性的问题,所以设置了三项奖励,第一项是通过准时就能获取的77幸运天使奖励,第二项是通过努力多点评就能获取的最佳点评手奖励,第三项是需要琢磨文章标题和质量的最佳文章奖励。
但是我没有考虑到我统计的问题,原因是我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喜欢耗到最后一刻并且从来不知未雨绸缪为何物。
班班在头两天提醒我需要发布作业雨和点评雨的群公告,但是我依据自己的习惯,觉得头两天和头一天相比,还是头一天和当天比较好,因为这样有时间的紧迫感,效率会更高。
但是我忘记,有些没有经验过的事情,不提前策划,就会只看表面,无法深入并全面细致地思考明白。
2.不会询问经验,必然自陷迷途
班班作为我们的班长,我应该在发布群公告前两天和班班提前沟通,询问班班更深一步的建议。而不是直接在头一天晚上发给班班,问班班行不行?这时候的班班如果说太多的否定,反而会打肖我的积极性,所以班班没有说太多,而是直接说可以,让我自己按照设想玩儿。
况且九月值月任务一确认,班班就把我拉到“值月生总群2”,这里面有很多经验丰富的前辈,还有我们的创始人覃老大及其他大咖们。如果我能在群里提前询问大家的意见,在统计时会更加高效呢?
3.不懂团队合作,必然劳累至极
结束了本周的作业雨和点评雨统计工作,我才想起来问班班能否组建本月的值月小组,班班建议我在启习智囊团里说(接下来的值月人员群),在一番诚恳的邀请中,有几位战友决定帮我,我特别感激,但此时我已经统计完了。
同时,还有一些战友给出统计作业及点评的建议,而他们的建议,却是我经过教训后总结出来的,比如让点评的战友在点评文章时先@某个具体的人,而后写清题目,并注明这是自己点评的第几篇文章。这样,我在查找聊天记录时就只需要查找76次,就能完成本次统计了。
还有的战友建议让每个人发出自己点评了多少文章,自己的文章收到多少次赞。(不知道可行性,暂时不打算用,因为值月生无论如何都需要复查一次,这个任务是否会造成负担,以及个人是否能够关注到所以点评,值得商榷)。
在公示结果的时候,群内也有好几位战友给出非常中肯的建议,而我在想,如果我能提前调动大家的的力量,团队合作,是不是就不会耗费这么多功了呢。
四、收获
1.统计工作是一份非常耗费耐心和精力的活儿,又碎又杂,还会有很多的小问题。通过这次作业统计,76个人的文章和被点评数量,以及他们点评的文章,耗费了我大量的时间,而我在此过程中锻炼了我的耐心,便于我以后的小学教师工作。
2.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才去做一直是我的一大陋习,以前觉得没什么,但这次发现如果没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就是被迫形成的效率再高,效果也依旧不会好。因此以后再做事情,会利用拖延的时间寻找具体时间的解决策略,查找别人的优秀经验。
3.关于求教和团队合作,一直是我比较发怵的一部分,一是平时也不擅长交际,大家都很忙,总觉得别人没有义务帮我。二是自身也比较闷,什么事情喜欢自己闷头解决,根本没体会过通过别人的帮助而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的事件。这次的统计算是反面教材,让我知道光靠自己闷头干,不知道借力,就是这样的后果。
五、对于007不出局系统的一些建议
1.在不出局系统内写文
目前,007的作业提交都是靠外部的链接,能不能通过技术在007系统内直接撰写文章。
2.在不出局系统内点评
目前的点评都是在群内的,班班说这样有利于班内战友的链接,我非常认同。但是除了班级,在咱们007的系统内,能否也增加点赞和评价功能,让战友们的讨论和点评能够留存下来。
3.OOT转账功能(来源于婷婷)
现在是记录编号然后转账,能不能像微信一样,直接点击某位战友,自动提取改战友账号并完成转账呢?
以上,就是我本周值月工作的一点反思,既有我自己的思考,又有“启习智囊团”和“七夕班”战友智慧的结晶。
最后,感谢班班,感谢此次愿意给我提供帮助的亚会、伟强,感谢积极参与讨论的飞战友和好战友,以及点子和金句频出的婷婷。
引用婷婷送我的金句:“年轻就是用来挖坑的,挖的多了,也就知道怎么填了——致帅帅”。也终于明白了班班说的:“用我们走过的坑,填平你们践行的路”的深刻含义。
九月第一周,帅帅仍在路上,感谢一路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