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容易太认真”,往往是因为模糊了“社交”的重点。与他人社交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与对方配合,让话题继续”,而不是“我要好好展现自己”。放下对自己的关注和苛责,社交不是一场检视个人能力的考试,而是一段需要协作配合的双人舞。
想让话题继续,并不一定由你来主导、推动。在社交的初学阶段,你可以尝试把聊天的话语权更多地交给对方,保持对方的倾诉欲,这样可以大大减轻你的社交压力。
多向对方提问,减少自己的长篇大论。比如对方问你“忙不忙”,你可以回答“不忙”,然后紧接着问“你最近怎么样呀”;比如对方问你对某件事的看法,你可以简短地回复一句,然后紧接着问“那你觉得呢”……持续展现好奇,给对方倾诉的机会,不仅会让对方觉得“被重视”,更减轻了你的表达压力,话题自然继续。
回应对方的情绪,而不是内容本身。比如同事和你说:“昨天我又吼我儿子了,这孩子太不听话了,哎……”这句话背后,隐藏着她的自责、懊恼、无助……这时你无需给出她高级的育儿建议,只需要告诉他“做家长是挺不容易的,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当一个人“被理解”,甚至还得到了安慰和鼓励时,他会更愿意和你说真心话。
在你娴熟地掌握社交技巧之前,不要轻易打断对方的发言,尤其是插入居高临下的评论,比如“你这么做欠妥啊”、“你怎么能这么想问题”等。在社交的初学阶段,你需要更多地倾听、积累经验。
很多在聊天中“过于认真”的人,其实是担心谈话冷场,所以强行抛出新话题,反而弄巧成拙。聊天这件事很像说相声,捧哏演员能把包袱推得更响自然好,如果不能,接得住包袱也可以。
如果你实在不知道怎么推进话题,不要逼自己接话。你只需要配合一些表情或肢体动作,表达赞美或者认同。比如“我知道了(点头)”、“你说得对诶(鼓掌)”、“太逗了(大笑)”……就算谈话收尾于此,也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束,并不是被你“终结”。
最后,我希望你不要给自己贴“社交恐惧”的标签。你只是尚未掌握社交技巧,才会恐惧社交给你带来的挫败感。但是就像孩子学习走路,只要耐心地刻意练习,假以时日,不仅可以学会走路,也会爱上自由行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