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在前面:
虽然很俗套,但是还是得说好久没为自己写过东西了。我是一个专业主义者,能在某个领域成为专家,并且能与人做一些分享,会让自己感觉很开心。为了不被絮絮叨叨的生活给绑架,2020,准备用文字给自己重新梳理一片清净完整的空间,这件事其实也想了好久。但是要在工作、家庭和个人生活之外,每周再留出完整的半天时间码字,除了勇气、毅力还需要时间管理的本领。
过去近15年,对于我而言,工作和生活并没有清晰的边界,下了班看书学习,闲下来的时候脑子里过工作上的内容,来咖啡馆的时间几乎也都是因为工作需要,生活中的感悟带到工作,工作上的思考融入到生活,自己在这个小天地里倒也挺乐活。
这种平衡状态的打破,大概是这两年的事,六感所及,终于发现再不调整,自己的生活就要变成一种固有模式的低水平的转磨。虽然想成为专家,但是沉淀自己、把自己拔向高水平的事做得并不多。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先从熟悉的方式入手,用写东西帮助自己构建比较有深度的知识体系。
2020,我的关注点主要放在组织学习(力)、个人学习(力)、个人管理(生涯、精时、自信与超越)上,在其上的每一点学习和思考,都会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有缘,就一起同行吧。
“元能力”这个词是从RIA学习力课堂上听得,老师说的很玄乎:关于学习的学习。听到这个词时,在我脑子里闪过的都是自己人生中的痛点:为什么解决问题和理论有差距?为什么我很容易被别人的想法带跑?为什么看了很多书,但看上去人家的东西还是人家的?为什么有人年纪轻轻做一件事就能像一件事?……因为我们水来土淹,做事没套路,因为缺少理性思考去质疑别人的观点,因为我看书只知道在上面划线,也因为跟有些人比,我顶多算一个乖乖的好学生。我的能力水平本质上还停留在读书时代——老师说啥是啥。这一点仅基于我个人的经历学习,不代表所有。
实际上,脱离学校相对单纯又单一的能力评价体系后,我们才开始真正进入能力素质较量的阶段。我们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能力、领导力、服务力、谈判的能力、创新的能力、抗压力、情绪管理力、适应力等等尽展无遗。在复杂的能力图谱里,只有学习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础,拥有这项能力,我们才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快速培养出这些能力。
根据赵周老师的观点,学习能力包含了如下几个维度:
1、追问与反思经验,比如说问题面前,你能不能判定这究竟是问题还是现象,是真问题还是伪问题,你能不能从发生过的事情里面总结出对自己真正有用的经验和知识,有时候,看到那些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我很为他们着急,人真的很“健忘”;
2、分析与整理信息,这个我们也是很常见,现在我看微信文章比较少,因为有段时间会很迷惑,一篇文章一个观点,有些文章看上去更像是刻意在煽动一种情绪,其实我们在看没有专业人士深度加工过的文字时,首先要学会辨别它所提供的信息边界,不能人云亦云。
3、内化与应用知识,现在的信息量这么大,怎样找出对自己真正有用的信息也是一项本领,你在获取知识的时候,会关注它真的变成你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了吗?这一点,于我,用我小儿的话就是:弱爆。常常羡慕那些讲故事讲得吐沫横飞的人,其实真正想要内化知识,最好的方式就是讲给别人听。我也会慢慢开始多去尝试口头分享。
4、成长思维,这个时代是需要终身学习的时代,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深信不疑的,在这里我们不要把学习理解狭隘了,谈到学习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正经坐在书桌前看书,我现在理解的学习,是一种把自己完全打开的状态,一种关注自己内心、思维成长的状态,一种喜欢去听到别人给你“负面”反馈,然后默默去纠偏的无我的状态,这有违人性,但值得去做。
5、批判思维,多年前上教练技术理论班的时候,领略到了“提问”的威力,再后来上促动技术,平时做访谈的时候,解决问题的时候,发现提问真是一个好东西,但我想说的是至今我还是不擅长这一点,骨子里的东西改变需要漫长的时间,你要在别人说话时,脑子里快速思考,他的依据假设可能是什么?有什么材料来佐证他的想法?有些人夸夸其谈,不假思索会觉得很有道理,但如果我们要是养成批判思维,锻炼自己缜密而有逻辑的思考习惯,你就不会轻易临渊羡鱼了。
6、系统思维,今年这里是暖冬,我其实心里挺忧虑的,但是就像环保人士说的,我们的决策机构现在就像鸵鸟,对严重的气候问题假装视而不见,因为他们无能为力,气候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很容易让人一叶遮目。未来万物互联,我们之间的相互链接,我们与他人、社会、环境的关联越来越复杂,如果不能从整体的视角来看待产生的问题,还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系统也许哪天就崩溃了。系统思维是我从《第五项修炼》里初步了解的一个内容,关于它的运作模式,待自己更深入学习后再分享。
可以看出,其实给学习能力背书打底的每一个维度都不是省油的灯,都需要从思维和习惯层面进行发力。怎么样去做呢?下一次跟大家分享怎样从三张便签开始,重塑自己的学习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