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之风/董树芳
当今社会存在着一个很奇特的现象,那就是男孩子很多,男人却很少。很多人虽然长着一副男人的身躯,但内在的气质却怎么也脱不了那股充满奶腥味儿的孩子气。
问题出在哪里?父亲的位置得不到尊重。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父亲在一个家庭当中的地位越来越被边缘化,家中的男孩子失去了和父亲的内在连接,最终不是成为没有主见的妈宝男,就是成为替父亲承担义务的苦行僧。所以,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承认,父亲,是男孩子走向男人的一座桥,父亲的位置必须得到尊重,这是生命本有的一个自然法则,你可以违背,但要付出代价。
前几天和小侄女聊天,她说突然间发现他弟弟长大了。
原来,她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婆婆挑唆儿子打老婆的视频,就让弟弟观看,并很仗义地对弟弟说:“将来要是老妈也跟视频里的这个婆婆一样,让你打老婆,还说媳妇哪有不挨打的,那我就回来修理她”。
小侄女告诉我: 没想到我弟弟说:“我以后肯定不打老婆。妈不能跟自己一辈子,老婆可是要陪着自己一辈子的,孝顺养老是应该的,但是不能不分是非。”
我听了也感到很惊讶,一个十七岁的大男孩儿,竟然有一个成熟男人的高度认知,看来那个一年前还动不动就哭鼻子的小侄子真的是长大了。
我和小侄女之所以为他高兴,是因为小侄子从上小学开始,弟媳为了让他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就一个人带他在县城里租房子住,没想到妈妈的过度付出和期待,让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中考结束后,他说什么也不想上高中。加上妈妈无意识当中流露出来的对爸爸的抱怨,更是让他对父亲充满了鄙视和愤怒,想为妈妈争气的无力感,渴望父亲认可的焦虑,让他的内心脆弱的不堪一击。
后来,通过家族系统排列,我让他通过体验去感受妈妈的不容易和爸爸给他的是另一种爱,让他慢慢地从父母的关系里脱离出来,回到了一个孩子的位置上去看父母的关系,他才恍然大悟:原来,爸爸和妈妈的关系并不是我害怕的那个样子,我可以爱妈妈,同时也爱爸爸。
最终,他 坚持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护理专业,妈妈也开始放手,并鼓励他多和父亲沟通,没想到一年的时间,孩子就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家庭是一个系统,系统是要讲序位的,伴侣关系是第一位,亲子关系是第二位,如果因为某些原因让两个关系的序位颠倒,孩子无意识当中就要去承担父母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成为一个貌似很懂事的小大人儿。
当一个妻子不尊重丈夫的时候,儿子的内在就会是一个分裂的状态,生活中站在妈妈的一边,是妈妈的乖宝宝,潜意识里就会用“我和你一样”的方式去忠诚于自己的父亲,所以我们会发现,当你最讨厌丈夫的某一方面的时候,儿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像他的父亲。
每一个孩子都是因为父母两个人才会来到这个世界,女人再能干,也无法给与孩子父亲可以给与的那一部分。而一个孩子的价值观方向感大多数是来自于父亲,和父亲的关系也会不自觉地影响到孩子的事业人脉以及面对挫折的勇气和力量。因为自古以来社会分工的不同造就了孩子是透过父亲看世界。尤其是男孩子,必须随着年龄的增长离开妈妈的怀抱走向爸爸,这样他才能从一个小男孩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男人。
然而,现实生活当中,很多家庭的男孩子,要么被妈妈宠爱的不想长大,要么承接妈妈对爸爸的排斥成为妈妈情感的慰藉。成年后却很难成为一个爱妻子孝双亲的真男人,更有甚者,连自己的工作生活都很难担当得起来。
家族系统排列中的很多案例会让人们体验到这个自然的法则的不可违逆性。
曾经有一位事业很成功的女士因为儿子的问题来做排列。她和丈夫离婚后,一个人带着孩子,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但让她头痛的是孩子长大后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却半路退学,后来送他出国留学也没能毕业。回国后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坚持不下来。
排列呈现的是孩子的代表面对工作也想走过去却挪不动脚步,并莫名其妙地用眼睛四处寻觅。
当父母的代表上来后,他看了妈妈的代表一眼,然后两眼死死地盯着父亲,眼泪无声地流啊流,妈妈看到这个场面有点儿崩溃,连声哭喊:“不可能,不可能,不是这样的”。
是啊,她一时无法接受这个真相,因为她一直以为从小就见过丈夫家暴的儿子和她一样恨那个男人。可排列是不会骗人的,随着我的引导,她慢慢明白了,原来,孩子对父母的爱是一样的,让孩子无法接受的不是父母的分离,而是彼此间的从未放下的怨恨。
排列结束后,她又继续参加了后面的课程学习。
一年后再次见到她的时候,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变了,她很开心地告诉我:“现在才是真的放下了。儿子也在自己喜欢的销售工作中,做到了部门的业绩老大。”
很多案例的呈现让我们看到,当一个女人骂丈夫是窝囊废的时候,她的儿子长大后也会成为另一个窝囊废。所以,即使伴侣关系出现问题,也不要让孩子成为替罪羊,你尊重的不是那个男人的行为,而是孩子父亲的那个位置。父亲,真的是男孩子走向男人的一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