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垫高成长的阶梯》一文中分享了如何处于生活洪流、尽量减少空转,又如何立身于社会乱象、做到处变不惊的话题,本文还想就“空转与转化”再议一议。
农具风车
大家都喜欢遵循时序去撰写四季转换的心得体会,这算不算“空转”?从人生情感体验上说,应该不算。每年,此类题材的文章,月刊不算,单网络平台就会有成万上亿计,有的还真以新颖的视角和优美的文句赢得我的青睐,让我点赞,给我收藏。但不可否认的是,更多的还是属于应景文字。前些年,为完成日更,我的简文里就有这样的文字存在。现在想来,作为练笔还似可容忍,说文章有多少质量,那可要脸红的。
大家也会对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经常议论几句,这算不算“空转”?从写作实践上说,也应该不算,毕竟作者都有对社会现象进行认知、表达甚至揭露的权力。只是想提出的是,由于写作者本身所处的成长环境的差异和身份、地位和利益的不同,对某一社会现象会得出迥然不同的结论,这也是公众在相关信息发布后留言栏中发表的意见呈现各自大相径庭的原因。
不论上述话题是否属于“空转”,我想,写作者在构思过程中如何进行转化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以故事情节为主要表现形式、反映人物性格变化的小说,以意象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诗歌和以场景、情感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散文,都要进行感受与体验的沉淀和转化,不转化,就是纪实文学了就是哲理诗歌了就是说理的议论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