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而学习?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用学到的东西当标尺去丈量他人?去指责他人的不好?还是在看到他人的不对时,立刻反思到自己身上?
论语里说: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弟子规中也在说:见人贤,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
说的是当我们看到他人的好时,我们要向他人学习,看到他人做的不对的地方时,我们要反省自己不要去犯同样的错误。
上周末熙熙爷爷过生日,我们一早便赶回去专门给爷爷过生日。一个月前,爷爷摔断了腿,行动不便,常常是卧床静养的状态,更不用说做饭了。于是家里做饭的活虽落给了婆婆,但婆婆并不擅长做饭。为了想着回去能够很快吃上饭,吃上可口的饭,我们便提前做好了回去吃火锅的准备。菜和调料都是我们提前备好带回去的。
从到家的那一刻,我们便开始为了给爷爷庆祝生日而忙碌着准备饭菜。只是在进门的那一刻看到爷爷时,打了个招呼。后来便没有人再去找他聊天和询问。期间婆婆和小姑子还不停地向我们诉说着公公的难以伺候。公公曾经向婆婆说到:“别等我好了!”意思是说等到他好利索了,我婆婆就不会有好日子过了。
本来我还觉得公公挺可怜的,但在听到公公这样说婆婆时,虽然自己劝婆婆到:“这个时候,你应该好好对他,让他觉得咱和他不是一样的人,咱比他宽容大度。”但自己的心里却开始了对公公的嗤之以鼻,心想:“这人还是这德行,都已经这样了,脾气一点也没有收敛。”
于是,接下来,自己的所视所行,也在呈现着对公公的不以为然和反感。
临近中午时,我们早早地准备好了吃饭要用的一切,蛋糕也打开单独摆在了另一张桌子上,为寿星准备的板凳都已经摆好。让LG去喊公公起床,却迟迟不见他出来。婆婆又去了一次,过了一会,仍旧不见人出来。当我走进他房间拿东西时,发现公公还躺在床上玩手机,似乎没有起床的意思。顿时,心里生出一个念头:“啥意思?摆架子呢?”
走回客厅时,此时的孩子们围在蛋糕前急着要去拿上面的水果吃。本就有看法的我,便教着熙熙去给爷爷说,她等不急吃蛋糕了,让爷爷快点出来。即便如此,过了一会,仍旧不见人出来。再次让豆豆和熙熙一起去重复那句话,并让老公去架住他出来。就这样过了很大一会,才看到人慢慢地走出来。
接下来,吃蛋糕、唱生日歌,虽然形式存在,但能够感受的到自己内心对公公是有不以为然的感觉存在的。不仅我这样,家里的每一个人似乎对他都有这样的看法。而公公在简单地吃了一点之后便以自己累为由去休息了。
公公走后,当我们在谈论他的状态时,我也能够感受到他的失落和不开心。也许这个生日他感受到的也只是一个形式而已。
想象之前那么执着和高傲的一个人,此刻断了腿,什么都做不了。该有多不服输,不接受到何种程度,才会用锋芒去到处刺人,用冷漠去面对亲人。
虽然能理解和感受的到他的感受,但自己却无法做到对他的接纳和包容。同时,内心还在抱怨公公的所做所为就不是为了这个家越来越好,为了家庭和睦,家道昌盛而做。对于这个家庭,他的所做所为甚至是有损于家庭和家族的德的。也因为有这个恶的看到,也才会对他有怨怼的感觉。
后来,在周一美乐团队的学习中,老师再次的分享到,我们学习的目的时,让我看到和真正的感受到,我们是为了让自己的家变的越来越好而学。因此,就不能拿着学到的东西当标尺去丈量他人的不是。而是要通过学习之后,能够看到更多的真相之后,通过自己的去做到来修身正己。当看到他人的不好时,我们要首先反思自己不能这样做。当看到家庭不是自己期待的那样时,我们要知道即便这样,也是我们配得的。重要的是我们做些什么让自己的家庭能够父子亲、夫妇顺,家庭和睦,家道昌盛?
午饭过后,当我把回去给公公过生日,请了好几次公公才出来的事情讲给老师说时。老师也再次说到,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发生的事情来修身正己,通过自己的做到来修正自己。
老师说到:“假如一开始你不是让你老公和孩子去喊,而是你自己亲自带着孩子们,去之前非常正式地对孩子们说,今天是爷爷五十四岁的生日,我们现在一起去请爷爷来。假如你这样说的话,相信你公公听到了也一定会感受得到你们给他过生日的那份孝心的。”
听完老师的话,我感到挺惭愧的。自己一直在高喊着要带领这个家庭好起来,可遇到事情,自己并没有真正的去做到。
我总是在看到我公公的不足时,背后指者、嫌弃他做的不好,甚至还把家庭的不幸福归于他做的是拉低家族德的行为。可自己却没有反思到这是自己的做到所配得的,或者自己怎么做才会达到所谓的好。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一直无法推进家庭成长的原因。
因为自己并没有通过真正的做到去修正自己,去为这个家庭新积一份德。
我们为什么而学习,我们学习不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家越来越好,父子亲,夫妇顺,家庭和睦,家道昌盛吗?
而德到才能得到,得到需要做到。理想的家庭状况则需要有很大的福德才能得到,更需要真正的做到才能得到。
因此,学习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修正自己的过程;就是在通过学习正知、修身正己;通过自己的做到来让自己成长起来。而只有自己做到了,也才能达到理想中的父子亲、夫妇顺,家庭和睦,家道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