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们和老板一起来到新的平台从零开始,前五年凭借我对公司流程的了解,帮助和支持到公司快速成长。2016年开始我觉得力不从心了,因为每天忙于各种琐事的事,时间严重不够用,在员工那碰壁,在老板这碰壁,而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去管理,才能更好地担当起这个角色,当时的我在自己的圈子里到处询问,但是很少有人能帮助到我。之后,老板和我有了一个共同的想法就是招聘新的管理者,我做副手,一来可以更好地管理公司,二来也可以给我一些指导。
新的管理者来了以后,我看到老板对他们的各种呵护,让他们放心大胆地干。我开始失衡了,心想:之前的我无论怎么付出,老板给的几乎都是批评,而却对他们为什么这么好?之后,我开始关注他们的一些做法,记录那些做得好的地方。我发现一点,让老板高兴的往往是那些之前做得不好,而现在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和做法的事。我明白了:当你的标准比老板高的时候,老板更愿意放权。
由于种种原因,我的这些前任们也没能留住,老板对我的态度也开始转变。在此期间,我从最初的迷茫到主动出击,参加了领导力课程,并不断复盘。我把所学的内容带入公司,同时开始实践。
2018年7月我再次接手管理部,开始运用所学内容做一些改变,第一步就是建立信任,因为部门在多个领导风格中不断变化,员工们也很疲倦,我用自己的方式不断沟通,在我们部门重新建立起信任,部门士气开始改变。有一次,老板依旧不太满意,我和他进行了深入沟通,给他看了部门的一些改变数据,他开始慢慢认同我的一些想法。
同年9月,集团要求我们参加HR大会,在会前几天让我们进行一场文化分享,时间已经很紧了,怎么办呢?最让我苦恼的事,在老板看来不就是一次会议,他也没时间关注和指导。而这件事又代表公司,做得好不好其实也代表公司形象。
当时的我做了几件事:
1、在优质圈寻求和公司文化相关的帮助;
2、定点咨询了一些朋友的想法;
3、在公司里和最信任的大牛伙伴沟通如何去做这件事。
我花了3天完成了一份PPT报告发给了集团,原本想给我一些建议的集团HR领导看了以后发现已经超出他的期望,他表示很期待。分享的时间一直在变化,为了适应变化,我在前一天晚上掐表进行演练,考虑了时间短的分享方式和时间长的分享方式。
那一天集团总共3个人分享,由于时间关系,有些人的实力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而我因为做了两手准备赢得了掌声和认可。
之后,我知道老板也听说过这件事,虽然没有正面表扬,但是能感受到他也是高兴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员工在外面大放光彩呢?我把在集团分享的内容在公司内部又进行了一次分享,让团队干部感受到我们的文化力量,也获得了公司团队的纷纷点赞。
这一次,我真正体会到:我经手的任何事情都是我的个人品牌,我100%负责。
管理就是激发别人的善意,更多的带动别人的成长,为了帮助团队成员成长,我修改了KPI,引导他们转移自己的方向,不要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做重复的事情,更多地去做有价值的事,更多地考虑在细微中有一些突破。随着不断地引导,他们也在改善优化。今年和院长的一次谈话中,我知道已经产生了一些结果,他看到了我们意识改变,服务改变,也看到了我们获得了一些好的口碑。这样的结果已经为我及我们部门打造了比较好的品牌。
今日复盘:
1、 我经手的任何事情都是我的个人品牌,我100%负责,比如每天在群里的作业也都代表着我们个人品牌,是不是每天都按照约定发出作业?是不是认真做作业?完成大于完美,从作业可以看到我们能不能做到100%负责。
2、 你的标准比老板高,老板才会放权
以前的我常常抱怨老板不放权,从前任中看到了其实还是当时的我能力不够,改变自己才是唯一出路。猫叔说过:不要有感性的烦恼点醒了我,以前我遇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时常常陷入不能自拔,其实浪费了很多成长的机会。成长和时间比烦恼更重要,你好了,老板自然看见你了。
3、 用结果打造个人品牌
很多时候我们说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结果不好,没有结果很难打造个人品牌。昨天听到一句话,有意义的失败比无意义的成功更好,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在失败中汲取教训重新起航。不断地寻找一些方式方法,我们一定能到达自己想要的彼岸。
我的实践计划:
1、 认真做好每一个我经手的事:认真对待、认真对待、认真对待。
2、 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地问自己:我是否真的努力了,我是否充分利用好周围的资源了?
3、 确定目标,让结果说话:只有不断地打造结果,才能获得更多的信服,才能让自己更加有信心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