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一偏远乡镇,见一家老茶馆,老头老太,一杯盖碗菜,一捧瓜子,谈天说地,眉飞色舞,唾液横飞,人来人往,好不热闹。正诧异间,手机响了,一低头,几个微信群里又炸开了锅,群友们你一言我一语,或问候,或调侃,此起彼伏。
猛然,古时的茶馆与当今的微信群何其相似?乍一听,二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可细细思量,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时,人们散居各地,渴望与人交流,于是有了集市,随后便诞生了茶馆。忙过买卖,三五个熟人朋友围坐一桌,张家长,李家短,互通信息。也有闲客,专门散播四方消息;也或商人、媒人谈生意,说婚事,等等。总之古时的茶馆确实起了为人们提供交流、互获信息的公众场所作用。
看看我们今天的微信群,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先是几个家人,或朋友或同事组成一个群,群里成员及时表达自身关心的事,为的是让每一个人都知道,且不需单独一一讲述,省时,省地,方便快捷。后来,渐渐扩大,拉些新人进来,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家人群变成了亲友群,朋友群变成了同学群、战友群,同事群变成了单位群。人数越来越多,群越变越大,功能推陈出新,有询人的、有叙旧的、有打广告的、有投票的、有卖弄才艺的,有愤世疾俗的,林林总总,总之四海八荒无法联系的,一进微信群便近在咫尺了。
不同的是茶馆是实体,微信群具有虚拟性。茶馆能看见人说话时的面部表情,喜怒哀乐,淋漓尽致。而在微信群里,每个人虽有其身份识别号,有用真名,更多是网名,聊天时对方是否口是心非,只能意会。但无论是茶馆还是微信群,它都是公共场合互通信息的地方,不管信息真与假,不管出于何目的,它都为发布者提供了一个空间。人们利用这个空间,获取了自身需要的东西,例如寻求知音,获取信息,聊天取乐,信息分享等,所以存在是必然的。
现在我们来看看一家茶馆又是如何倒闭的?
因为没有新的客源,熟客们谈的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重复千遍万遍的事,加之店主又不善经营之道,熟客中起核心作用的一两个有事离去,或心存芥蒂,渐渐去的人少了,慢慢地一家茶馆就这样关门大吉。
再看刚建一个群时,热闹非凡,但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感情联络完了,人们还得面对现实生活。如果群主没有抛出新鲜话题,没有新人刺激,无聊的看客也会渐渐潜水。但群主毕竟不同于茶馆主人,通过自身努力就能获取经济利益。也没有任何法律权力命令群员必须发言。一段时间冷漠之后,最后微信群不同于茶馆的最大功能就只剩,当某人需要联系另一人时,他能及时找到那人的联系方式。
想起了先前的短信,QQ群,不知,红极一时的“网上茶馆”还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