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寻觅觅,
只为遇见你。
你的陪伴与理解是我抵御薄凉世界的盔甲,
所以,
我会不顾一切。
一一一一题记
春节放假期间,忙里偷闲阅读了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与这本书的结缘源于朋友圈里的"微信读书"分享。点击进去,看到了页面上推荐了几本书。一眼望去,就被这本书的名字所吸引。"一句顶一万句”,什么话这么厉害?我的好奇心一下子被勾引起来,又看到书的扉页上还写有"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这一行醒目的字,便毫不犹豫地放入了书架。
这本书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先说内容,作品设定描写的人物、生活场景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事件非常接地气,就是我们所处的市井,就是我们身边的小人物,就是家长里短的琐碎,经过作者的巧妙构思,精心谋划,铺陈出了一部人生大戏,让读者从戏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理解了别人的不易,也悟出了生活的真谛。
书中人物众多,都是平平凡凡的小角色,如现实中的你我他一样,令人亲切、熟悉。他们从事着人世间五花八门的行当,或贫穷,或富有,或聪明,或愚笨,都在用力地生活着,听从内心,演绎出了一幕幕悲喜剧。纵观书中所有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内心孤独。于是他们向外不停地找呀找,找呀找,找与自己聊得来的人。哪怕千里迢迢,背井离乡;哪怕违背世俗,成为异类;哪怕挺而走险,背叛家庭。他们追求的只是心中的那份理解,那种温暖。
书读完了,我不胜感慨,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为书中的人物命运,为行走在人世间的人们。
时值春节,在外打拼的游子要回家探亲。对于年青的他们,新年是令人期待而又害怕的。因为父母以及七大姑八大姨的各种催婚,即将像年终大片一样上演,每年都不曾缺席。这一现象成了网络中的热门话题,也成了大龄青年的苦恼事。
读完本书,我只想说:所谓结婚,并不是一件到了年龄就该盲目去做的事,你一定要对自己的将来负责,哪怕等好久,也要找一个聊得来的人。
人生很短,幸福弥足珍贵; 人生很长,千万别误人误己。
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父辈们未必沒有这方面的体会,只是他们更愿意像驼鸟一样把头扎进沙堆里逃避现实。大多数人麻木地生活着,已失去痛觉。同时他们被世俗绑架,生怕自己的孩子在婚恋方面与周围人不同步而让自己失了颜面,管它什么志同道合、三观相同。
然而,儿孙辈着实不让人省心,居高不下的闪婚闪离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硬伤。这一现象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了旧的婚恋观已经不适用于当前时代,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人们精神的觉醒和对自我个性的追求,是文明的一种进步。
出轨的事历来为世人所不齿,如今细细想来也是有其内在原因的。人们对情感的需求就像人要吃饭一样,是一种本能。在情感的天平失衡以后,有人必然要向外寻求,所以从古至今,出轨之事从未间断。我甚至敬佩那些为爱做主,余生不将就之人的勇敢,别说你不是这样的。婚内之人如果聊不来,没话说,那样的日子该是怎样的煎熬。它会让你陷入绝望的泥潭,甚至怀疑生命的意义。到那时,你就好比一个溺水之人,一浪高过一浪的琐碎也能把你拍死在沙滩上,你的人生将只剩下悲凉。
而像牛爱国那样,为了挽救婚姻沒话找话亡羊补牢,不仅不容易,而且情感的不对等势必带来心理上的不平衡,怎么会有好的结果?况且,一旦选择婚姻,就意味着责任和义务,岂是你能随心所欲说弃就弃的,一地鸡毛还等着你去收拾呢。
惟愿漫漫人生路,你是个幸运儿,不畏艰难,得遇一个聊得来的知心爱人,成就圆满。
到那时,你会由衷地感谢自己,心中暗暗说: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
让我祝福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