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电影》中的主人公秦山原因为下车小便看见了自己十五年前在扎下写下的界碑,毅然决然下车,下车意味着旅途的改变,同时也预示着人生轨迹的改变。
这篇小说的前四章都极其平常,如同一篇怀旧散文。秦山原来到扎下,先是遇到从来没看过露天电影的小孩臭蛋,因为没看过露天电影,所以这为秦山原去孙伯让家再次遇到臭蛋埋下了伏笔。秦山原走进扎下的村子,街上人家的房子门挨着门,门对着门,只是这门里面的人不知道还记得他吗?直到遇见三里的父亲,一场故人重逢的场面就此展开了。寒暄是必不可少的,即使时过境迁,大家都还是那么尊敬这个十五年前带来大家从未看过的电影的秦老师。得到了大家的尊重后,秦山原感觉仿佛这和在学校时年轻学生尊敬他一样。
十五年过去了,扎下的风景似乎没有变,扎下的人们似乎也没有变。他们依旧热情地款待秦山原,对他十五年前的到来依然深表感激。于是,扎下人们设宴款待这位大学教授,他们的淳朴、热情、尊重,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淡。
三里一家:秦山原重回扎下,见到的第一个旧人便是老头,老头见到他后惊喜地叫他秦放映员,并放下手中的活计马上把他迎进家中,让三里和他的媳妇尊称他为秦老师。
进来三里的老婆,也热情恭敬地叫秦老师。她是从下河嫁过来的,秦山原当年在周围的村庄里轮流跑,她报了一串秦老师放过的电影。搞得秦山原更高兴,笑声一波高过一波。多少年了,他们还记得。
秦山原也在全家的高度尊敬中越来越高兴。在得知秦放映员现在是大学教师后,老头对他的尊重更甚了,仿佛是自己的儿子做了大学教师般骄傲。随后,三里的媳妇把村上许多人都喊了过来,来让大家看看十五年前为大家带来新玩意的秦老师。
经过老村长的提醒,秦山原想起来了,眼前的老头便是老方,那个做饭很好吃的厨子。而此时老方早已准备好了酒席等待大家入座,一起欢迎这位尊敬的秦老师。
我们不难看出,三里一家对秦山原的到来感到由衷的高兴,自始至终都表现的异常热情,这份热情地欢迎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淡。
两个四十多岁的女人:
一个说:“是你吗?”
另一个几乎同时说:“真是你?”
然后两个人警惕地相互看看,都把眼光移到别处去。她们在对方脸上看见了自己。
从后文中我们可以得知,秦山原十五年前在扎下放电影期间,经常会和不同的女性在草垛里、合欢树下、矮墙边等这些地方苟合,而他,只记得女人们的胸和臀,并未和她们的脸对应起来。显然这次回来,眼前的两个女人认出了他,而他,因为女人的胸和臀已经走样,完全没有了印象,只能尴尬地回应了几句。
为什么村里的不少女性会喜欢秦山原?
正如文老师所说,因为见识。秦山原把电影带到了扎下,电影把许多新鲜玩意、进步思想、特殊文化带来了扎下。原本这些没有文化、没见过世面的女性看到新鲜的电影后,被里面的新生活、爱情等没有见过的东西深深吸引,甚至开始憧憬这种前卫的生活与爱情。于是,代表着“新鲜”的秦放映员便进入了她们的视线中。
村里的女人们,被时代禁锢的太久了,久到以为就要这样过完一生。秦放映员的出现,令她们的性意识得到觉醒:原来,生活可以这么快乐啊!在世人眼中,至少在村里人的眼中,这种行为是龌龊的。但文中的女人们,她们和秦山原野合时有没有结婚、有没有男朋友,作者并没有在文中有明确的交代,所以,我们也无法判断她们有没有违反伦理道德。以前,封建的时代思想赋予了她们太多的束缚与悲伤,至少现在,秦放映员的出现,给她们带来了不一样的生活体验与思想解放。
其他乡亲:十五年后,这里的乡亲还是那么热情,都不约而同地聚在三里家,大家一起喝酒,一起“想当年”。夸赞不爱露面的老方做饭的手艺,想起秦山原为村里人写春联、念新婚祝词、酒后写界碑,用一台放映机给村里的人带来一个新鲜又稀奇的世界。秦山原在这里受到大家的尊重与敬爱,老人小孩都尊敬地叫他一声秦老师。这些往事由村里乡亲们的口中说出,显得无比自然,怀旧之情像潺潺流水一样自由地流淌出来。这也是徐则臣小说语言的一大特色,从容沉稳、真切细腻,同时表现出强烈的感觉性。
十五年前的扎下是贫穷的,物质的匮乏让人们无法接触到外界的世界,所以,当他们看到“高科技”的露天电影时,都会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秦山原这种能随机应变的人,在村民们眼中,自然是成了一个厉害的人物。因此,虽然已经过去了十五年,但一听说秦放映在这里,村民们还是纷纷停下手头的工作,跑过来看个究竟。在那个什么都看不见,什么都只想着填饱肚子的时代,秦山原却让村子里的人过上了一种丰富多彩的生活,让他们的生活有了新的期盼,似乎也更加有趣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