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看着日渐长大的孩子,你是否有这样的苦恼?
曾经的亲密变成了厌烦,曾经的喜笑颜开变成了怒目相对,曾经那样可爱的孩子,如今却形同陌路?
而说起教育,每一位家长都会惯性地将焦点聚集在学习成绩上,仿佛成绩代表了教育的全部。然而,在古时的中国,“有余力,则学文”,是在一个人懂了做人的道理,有了自立的能力后才去修习知识的。
翻开《被讨厌的勇气》,“教育的目的是自立”,深深激荡我这个焦虑母亲的心。
什么是自立?
是不为满足他人期望而活,不为寻求他人认同,可以自由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路生活,并为此承担一切的责任。不干涉他人的生命课题,也不让他人干涉自己的人生轨迹。
作为父母,我们在多少管教中,在改写着孩子们自立的路径,一心渴望他们按照我们的价值观选择,按照我们的要求去生活,然后正是这样的干预,让我们亲手拔掉了孩子自立的翅膀。那份强加背后的骄傲自大,不正也是家长们自卑或尚无法自立的表现吗?
自立,不仅仅是经济的问题,不是生存的问题,它关乎你的生活态度、人生态度和一切有关对自己的评判。
为了长久的教养目标,为了那份自立之心,焦虑的妈妈该放下那份属于孩子自己的功课了。回到那个陪伴者的角色,放手让孩子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并在不很近但随时可以提供帮助的地方支持孩子。
孩子自立的前提,是父母敢于活出自己的那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