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一篇小说的描写)

    故事是加工后的产物,事情的经过与言传开的往往不同。这是所谓虚构。即悉达多的梦与世界——《大藏般若波罗药师心经》1

    由此诞生一种猜测,此世为幻想。假定此说成立,那么真实为何?答案极其简单,无数次的重复。

    也即是说,真实是加工后的故事,真实本就是虚构。冯.奥斯丁.德露赛尔著作《雕版印刷史》 2第十三卷:所谓几百年前的传奇故事往往在十年前无人知晓。

      或许可以这样认为历史本身也是一种虚构。尽管,无数史料佐证历史存在,但如果史料只是一种文体,是一群人编篡出的故事,那么真实与虚构有何异?至于,文物,也是同理,传说中人的意念导致事情真实存在,譬如,欧洲亚瑟王、中国的伏羲女娲,并不存在证明,但是无数人相信其存在,可能本就是神话,再虚构中重复,化为一种真实。

      克里斯蒂.福斯特《莎士比亚渊源考》3第四章认为莎士比亚是一群人的笔名,因为除开几副画像,并不能证明存在(画像大约离莎士比亚约100年创作)。或许,莎士比亚只是一个群体,但是随着传言的重复,莎士比亚的面孔变得恍惚。

      那么,可以想象的到,如果有一个组织进行虚构,故事会变得真实。如此,对于一个想创作虚构真实的人或群体,重复便是最佳选择。如同,一种宗教,装作有一本经书的存在(或许有),并引用他,赋予他一些细节上的意义,譬如,语法结构不同,像残阳落江,可以以阳光朝下在水面扩张。但一定需要注解,让人沉迷于细节中,因为,人往往注意细节而忘却总体。

      这是关于虚构的一种看法。

注:1:手头无此书,凭记忆引用,故而行文有现代风气

        2:见通天塔图书馆藏书z区,本文引用1936年海德版,市面未见此书流通。且该作者生平不清,疑卒于二战。

        3:2013年韦尔特版,该作者克里斯蒂.福斯特(1920--1986)长于历史风俗考,著有《中国娼妓史》,《法国风俗来源》。

        附记:据查询、考证,本文引用文献均为虚构。故不予刊发。

        又及:叙述不一定真实,乃言传后加工为之。如果你读过全文,会发现论证本事与论据冲突,这不过是反讽。

        虚构本就是故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前些天停笔,内心在虚构与非虚构之间纠来结去。 索性读书,正好读到这本《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非虚构创作指南》。 我...
    亲爱的喜颜阅读 3,795评论 0 3
  • 前些日子写了篇谈“非虚构”的文章,后来一直在想与之相邻的那方天地要如何指称,我是指居住着小说、散文、与诗的那个世界...
    鉛筆羊阅读 13,605评论 5 11
  • 当青春逝去,工作给你留下了什么?生活的品质还是过往的路人?抑或是家庭的珍贵,朋友的亲疏? 我们大多数人每天都在为工...
    TRaCY_Z阅读 1,846评论 0 0
  • 今天分享的超级时间整理术3个部分,一是抓住时间小偷。其实就是找到自己的时间都用在什么地方了,做了什么事情,...
    鸿运当头168阅读 988评论 0 0
  • 前几天,江苏某地民政局的一份“离婚考卷”引发了一场大讨论。虽然有些键盘侠认为此举“干涉了居民婚姻自主权”,但大多数...
    鱼河水阅读 1,85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