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说:“人在年轻的时候,觉得到处都是人,别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后,才觉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经一无所有了。”
当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中便一激灵,细细琢磨,还是挺实在,确为一大实话。
记得刚工作那几年,除了单位,基本上在朋友中“混”,好像“家”只是一个歇息的地方。
那时,不是朋友请客,就是自己在包场,朋友请我,自己感到脸上有光,而自己召集,便多半是“显摆”了,几个相熟的朋友,三天两头不聚一次,心都有点慌。
在那时,身边的圈子,有点复杂,有小学圈、初中圈、高中圈、社会圈、同事圈,还有在外求学时的朋友,县城本就不大,横竖只有四条街,骑车转一圈也用不了一小时,而自己又是“城里”人,办事比较便利,所以,找我的人比较多。
孩子出世,因为有老人带,自己也轻松了许多,接二连三的“酒局”,让自己成了酒场的名人,但,也招来了妻子的“唠叨”,那时,年轻,也不将家人的“劝导”放在心上,仍在我行我素。
直到下岗,自己便也收敛了很多,因为没工作,便自觉比别人矮了一头,也不太找别人玩了,那个时候,酒场虽有,但都是小打小闹了,一般是玩扑克,谁输谁请客,倒也安逸了许多。
后来给朋友帮忙,去了新疆,一呆就是8年,每年也就春节回家一次,慢慢地,朋友便也少了很多,再者,年龄大了,很多“场合”都没什么兴趣了,也就没什么“朋友”了,其实,在年轻时,每天的呼朋唤友,吆五喝六,虽然热闹,但大多为“酒肉”朋友,知己甚少。
去年,儿子结婚,来捧场及帮忙的朋友大概 20来人,事后,妻子说:你和谁谁谁关系那么好,这次都没来。
是啊,人心要常交,至于,谁来不来,我倒不太在意,毕竟这几年,不多的聚会,都是三五知己组织的,也是几十年,每年都聚的铁杆朋友。
年龄大了,朋友少了,有些聚会都基本不去了,除了朋友家的“红、白”事,是非去不可的外,其余的聚会,基本上都是能推就推,见好就收。
现在,自己每天守在店中,看看店、读读书,挺舒服的,脑子里也不太关心别人的事,所以,每天操心的,只是与家相关的琐事,也可以说,平时,基本连一个朋友都没有的,每天相伴的,唯有家人!
其实,这样挺好,由于年龄、健康、心态、性格等的问题,独处,应是当下,最适宜的处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