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寻找爱情,只是去爱;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不再追求空泛的成长,只是开始修养自己的性情。你的人生,才真正开始。 ——纪伯伦
从简单到复杂是成长,从复杂到简单是沉淀
读纪伯伦 ,这个“艺术天才”的话有些费解。
为什么说只是去爱、去做、去修养自己的性情,你的人生才算真正开始呢?
假如你的爱没有任何回报,你去做的事没有任何结果,那岂不是白忙活一场?你如果只是修身养性,还有一堆繁杂的事摆在眼前,你总要去处理啊……
你从娘胎里出来,开始学走路、说话,开始读书、识字,再到工作、恋爱、结婚、生子……这些都是构成你人生成长的重要事项,为何这位被称为“黎巴嫩文坛骄子”的人,会说这些成长是“空泛”的呢?
一个人的认知不到位,往往很多东西不容易理解,然而,只要肯学习,总能有一丝的领悟。
金惟纯先生的《人生只有一件事》,书名也挺奇怪的,人,这相对较漫长的一生,怎么就只有一件事?这件事究竟是什么呢?
记得读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书只有从简单读到复杂,再由复杂读到简单,你才基本上算是读懂了。
人也是一样,从最初的懵懂、无知、单纯,再到长大后步入社会,各种的卷得不行,初尝人情冷暖,初识江湖险恶,你的“单纯”成了“傻乎乎”被收割。
于是你变得老谋深算,喜怒不形于色,让人一眼望不穿秋水。
别人无法看透你,你有了自我保护的屏障;时间长了,你连自己都弄不懂自己了。
在公司,同事说,别把你在家那熊样带到公司来;回家了,家人说,别把你在公司那死样带回家来!
人一旦戴上面具,越来越复杂的生活会搅得你心神不宁,更加烦躁和迷茫。
只有回归初心,将人生这本书读薄了,你才有所沉淀,才算是略微活得通透了些。
怎样算是把人生这本书读薄呢?
金惟纯先生所说,“人生只有一件事”,也如孔子讲的“吾道一以贯之”。
“一”是什么?我想也就是纪伯伦先生说过的那句话,叫做“修身养性”。
我在教我儿子读《大学》时,里面就有一句话,印象很深刻: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好是很好,那我们如何平衡家庭、工作,还有自己内心之间的各种矛盾呢?
金惟纯先生在书中讲的大致意思是,你要处理的各种复杂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而要处理好这些关系,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你自己跟自己的关系,你自己活好了,复杂的问题便迎刃而解。
比如工作中你要带团队,你要出业绩,你要做各种考核,还有各种奖惩机制,你的一切的管理手段,是基于你自己做人做事做好的基础之上,它才可能有效;
如果你自己都做不好,再多再好的管理措施都是极其低效,甚至是适得其反,将自己搞得疲惫不堪。
再比如养娃,如果孩子都不喜欢跟你呆在一起,你觉得你的教育会有多大成效?
如果孩子就喜欢爸爸,甚至是崇拜爸爸,爸爸也会花时间陪伴孩子,那即使有一天孩子犯错误,受到爸爸的严厉批评,你觉得孩子会不会虚心接受然后改正呢?
肯定会的。因为他跟爸爸有最基本的情感链接,他心里是爱爸爸,知道爸爸是为自己好的。
怕就怕这位爸爸平时又不管孩子,喝得烂醉然后一回到家,看到孩子做错事就批评打骂。
其实有很多家庭是有这样的父亲的,因此,孩子会叛逆甚至厌恶父亲,但对于包揽孩子吃喝拉撒生活学习等一切事务的母亲,即使孩子遭到母亲的打骂,也不会变得异常叛逆。
为什么呢?
同样是遭到批评打骂,不同的人去做,收到的反馈是不同的。
这是由于爱,孩子体会到的爱是不一样的。妈妈再怎么批评指责他,他知道妈妈是爱他的,为他辛苦付出了很多的。
还有的父母会焦虑孩子不爱学习,回家不爱看书,心思完全没用在学习上。
问题不在孩子,而在父母!
没错,孩子也没见你拿本书看啊。
你说我要工作赚钱,我要忙着做家务,我有自己一大堆事要做。
樊登老师曾经说过,他从来没跟他儿子说“你要看什么书”之类的话。他会经常跟孩子交流,他看了哪本书,书里的内容是什么,他会讲给孩子听。
孩子一听,如果感兴趣,他自己就会去找书看,去学习。
回过头来,再来看,工作、家庭中的很多问题,本质上来说,其实都可以是自己去“修身”解决的。
修身不易,道法自然
人生只有一件事,有时候是因为自己的心复杂了,所有你觉得累。
修身的路也并不容易。在世上走,在事上炼,为什么被当枪使的人是你?为什么需要忍让的人是你?为什么事情总推给你去完成?为什么当替罪羊的人还是你?
金惟纯先生讲,你比别人做得多,所以你比别人能干。
他的母亲对他比他同父异母的妹妹要严厉得多,结果就是他最有出息,生活得最顺遂。
疾风劲草,道法自然,这本身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如果你还没有得到更多,自然是你做的还不够多,不够好。
如何才能更好地修炼自身呢?
金惟纯先生讲到的修炼方法:学感同身受、学闭嘴、学听话、学赞美、学感恩、学信任、学面对脾气、学说对不起,学不计较、学助人……
我想说一下“学听话”,我们都有听觉器官,但是不是每个人都会听呢?
也未必!
举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例子吧。有一次,我儿子放学回家问我要小剪刀,我说小孩子不能玩剪刀。
结果小家伙跟我犟了半天,我也没时间理会就忙自己的事去了。
后来姐姐回家,给他找到手工小剪刀,他和姐姐一起剪出个小爱心送给我。
我这才知道,原来儿子要剪刀是因为他想剪小爱心奖励我,像幼儿园他们老师奖励小朋友小爱心一样!
我们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往往会有很多自己的主观判断,甚至是不等别人说完,自己就忙着下结论。
我一听儿子要剪刀,就想他是为了好玩,玩什么不好要玩剪刀这么危险的东西。
假如我能耐心听他讲,为什么要剪刀,然后花点时间陪他剪出小爱心,儿子肯定也不会跟我犟了吧。
工作中也是一样,一个公司如果是老板一言堂,大抵这家公司生命力不会很强,员工怨声载道,老板充耳不闻。
员工汇报工作,老板敲桌子,不耐烦道:“说重点!”
开会时,只是传达工作,所谓的开会,就是老板一人的精彩演说。
这时“听不进去”,主要是因为傲慢心作怪。
只有每个人都愿意主动往一个篮子里放个鸡蛋,这个篮子才会很快装满。如果只有你一个人使劲往篮子里放鸡蛋,你不仅会累,搞不好还会鸡飞蛋打。
所以,学倾听、学信任、学谦虚非常重要。
只有我们自身修炼了,孩子的不听话,工作中的麻烦不断,才不至于让你眉头紧锁,也不会让你一天到晚的恨不能分身乏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好了,这是今天的一点小感悟。分享给你,有何想法也可跟我留言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