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终于盼来了2020年的9月1日,在今天,被世人称为“神兽”的孩子们终于重新走进久违的校园“归笼”了!“神兽”的父母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放下大半年以来“神兽居家”,长期与其亲密接触所产生的种种焦虑,大有“潇洒走一回”的气概。但不成想,另一种焦虑却旋踵而至。
这种开学后的焦虑,在高年级学生家长群体中还好,无非是由担心“孩子在家自学、上网课这么久,到学校是否能跟上?如果跟不上,成绩掉下来该怎么办?”引起的,而在低年级学生家长中,除了上述焦虑,普遍还会担心孩子的交际问题,比如:孩子会不会和其他小朋友闹矛盾啊?有没有受欺负啊?能不能听老师的话啊?等等。
作为家长,出现这种焦虑是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呢?个人认为,这是人之常情。如果我们能将这种焦虑处理得巧妙且艺术,它将会成为家庭教育新征程中不可多得的一块奠基石。
举个小例子,一位同事和我分享过这样一则案例:之前她的班级中有个学生,父母对其宠爱有加,全家人唯恐孩子在学校受到委屈,每每当他回到家,一家人就会你一言我一语地问:今天有同学打你没有啊?哪个老师又批评你了?久而久之,通过这种不恰当的关心问询,家长心中那满满的焦虑便灌输到孩子的身上。面对这位满身负能量的孩子,我的同事想帮助他却总感到力不从心,手足无措。
在这个小案例中,家长的做法里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能够主动去和孩子聊天沟通,这是目下很多家长不会做或做不到的。但是聊天,聊什么内容,却有很大讲究的。
再给大家分享一例被潍坊坊子崇文中学焦宗芳校长在文章中多次提到的独特父亲的教育方式,他每天回家必然会和女儿聊四个问题:
1.今天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吗?
3.今天你有什么好的收获吗?
4.有什么需要爸爸(妈妈)的帮助吗?
看似简单的问题里面却隐藏着这位父亲无穷的教育智慧!
第一个问题,强调的是问“好”事情,其实通过孩子的回答,我们可以了解到孩子懵懂的价值观,至少让我们知道,在他们心里哪些是好,哪些是不好,会让我们及早发现问题于无形之中。
第二个问题,是在激励孩子找到自身的发光点,哪怕很微小,但也会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要知道罗森塔尔效应是永远有效的。
第三个问题,是让孩子们回顾确认一下在学校具体学到了什么。毕竟孩子到学校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学习知识。
第四个问题,轻柔一问,却有两层含义,一是表明了父母很关心孩子,问题中充满着关爱与关怀;二是向孩子明确,他们所面临的很多事儿是必须要你自己来完成的,父母或他人只能给你一定程度的帮助,却无法替你完成。
每天问孩子这样四个简单的问题,既可以探知孩子的内心世界,又能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更重要的是孩子从父母这里获得的是满满的正能量,而不是消极的焦虑与压抑和无可负担的负能量。
作为家长,如果我们每天能够让自己变得好一点,那么作为家长“影子”的孩子们又怎么会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