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简书,收到了我已经加入简书3周年的信息,那一刻有点感慨,时间竟然比感受的还要快。明明就在昨天,却已是三年。
这段时间写文总有无病呻吟的感觉,思前想后无从下笔,不知道写什么,无事可写的感觉可真难受。有时候会想,既然写不出来又何必勉强,一天一篇又怎样?空一天不写又能怎样?答案是“什么也不会改变”,但我又执着地坚持着。翻看自己的日更文,很水,比流水账还水,没有深度思考,只是文字的堆叠,为了写而写。
“记录生活也不错嘛,何必追求深度。凡事都要讲个道理也没什么意思。”我这么安慰着自己。“就我这脑子,上一秒的事下一秒就会忘,这么写下来供以后回忆不也挺好?”我居然被我自己说服了。好吧,每天能记一千字的流水账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前几天躺在床上,打开简书开始翻阅,刚加入简书时,每天的文字竟都能达到两千字以上,果然人的思路会枯竭。令我欣慰的是,翻看以前的记录真的会让我身心愉悦,看着三年前的文字,好像与那时的自己来了个穿越时空的对话;读着自己与俩宝之间的故事,两个儿子的成长被具象化了;看自己写下的与学生之间的斗智斗勇相爱相杀,不禁莞尔,原来自己曾有这么幼稚,也有这么智慧的时刻;在《最是书香能致远》文集里,仿佛又被书中的大师谆谆教导一番。这些瞬间,若没有文字的雕刻,恐怕早已风化得不知所踪。
点开《已推文章汇总》,浏览着自己曾经虚构出来的文字,那些四五千字的长文是怎么憋出来的?想一想,也不全是虚构,其中不乏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事实,文学来源于生活,的确如此。为什么现在写不出长文了?缺少生活经验,“为有源头活水来”嘛!
昨天听了余华解释自己早期的作品为什么多血腥和暴力?他说,可能和他的生活有关。他父母都是医生,他们有段时间就住在太平间对面,见多了鲜血,见惯了死别,耳濡目染地带进了自己的文字中来。再看史铁生,也是如此,生活中的磨难让他有了写作素材,他说,若不是双腿瘫痪,他很可能成为一名运动员。
我呢,就是这么平平淡淡的生活着,自然写不出惊天动地的文字。当然,自己读书少、懒于思考也是重要的一方面。好在,我也没有当作家的伟大梦想,就这么平平淡淡地记录生活也挺好,轰轰烈烈的人生不是每个人都降得住的。
看着小宝他们一群六七岁的孩子把篮球拍得叮咚响,真好呀,像一棵棵破土而出奋力生长的幼苗,带劲儿!当我老得走不动了,在文字中看三十多岁的自己,一定也会有这种“年轻真好”的感觉。
感谢简书不嫌弃我那拙劣的文字,一视同仁地陪伴了我3周年!